
1937年“七事变”爆发,日军全面侵华。10月15日,古老而美丽的邢台城陷落。从此,富有革命斗争精神的邢台人民掀起了如火如荼的抗日斗争,8年里演绎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斗争故事。其中最激烈最残酷的是五次反“扫荡”斗争。
1938年1月6日,日军对邢台山区刚刚建立的抗日政府和根据地发动了第一次“扫荡”。驻邢日军在联队长土肥原、伪旅长王英的带领下,兵分两路,出动了一个联队及500多名伪军共3000余人的兵力。南路之敌沿羊范、喉咽、坚固一带直上,八路军129师先遣支队严阵以待,设伏元庄河。20日凌晨,敌伪千余人刚踏入元庄河,便遭到猛烈伏击,顿时人仰马翻,混作一团,纷纷溃退。抗日先遣支队在地方武装配合下乘胜追击,将日伪军赶出了根据地。北路之顺南石门、南会、川口、马寨进逼,八路军386旅772团一营及浆水抗日游击大队于马寨河南侧山上布下天罗地网。22日约8时许,日伪军行至马寨河中,一营长潘占魁一声令下,枪声骤起,条条复仇的火焰喷向,给日伪军以迎头痛击。当日伪军从惊慌失措中醒悟过来,急忙凭借装备优势进行还击,双方展开了激战。战斗一直持续到黄昏,日伪军眼看阴谋难以得逞,不敢恋战,仓皇撤退。

1938年4月,日军对抗日根据地进行了第二次“扫荡”。日军以108师团为主,纠集第16、20、109师团及酒井旅团各一部共10余个联队3万余人,由榆次、太谷、邢台、平定等地分九路合围,向晋东南地区大举围攻。4月4日,驻邢日伪3000余人由龙门、路罗、稻畦、渡口分路而上。8日,北路龙门川之日伪军在白云山与冀西民训处游击大队遭遇,游击大队抢占有利地形,将日伪军阻击到山下。日伪军一批又一批向山上猛烈反扑,游击战士沉着应战,打退了日伪军的一次次进攻。13日,北路之日伪军由皇寺扑向河岔。河岔村90名“红枪会”群众手持大刀长矛冲向凶残的日伪军,遭到残酷的杀戮,死伤50余人。同日,南路之日伪军到达营头,日军联队长土肥原对营头村群众进行了野蛮的屠杀。根据地军民同仇敌忾,处处打击日伪军,并空室清野。日伪军没有饭吃、没有水喝,行动迟缓,16日才到达将军墓。围攻太行根据地的其他几路日军已在抗日军民的沉重打击下纷纷溃退。尤其是129师山西长乐一战,歼灭日伪军220余人,极大地震慑了日军。邢台之敌闻讯后,当日即掉头回窜,如惊弓之鸟退回邢台。
1939年6月1日,日军集中了约5万兵力对太行抗日根据地发动了第三次“扫荡”。日伪军从邢台城出发,到石头庄分成两支,南线为主力,由伪军长崔培德指挥。当天,日伪军的先头部队700余人沿石头庄、峰门、牛峪、滹沱、龙泉寺直上。傍晚在兴繁岭遭到先遣支队二大队的伏击,立即扭头逃窜,晚上住到土岭、峰门。第二天,南线之日伪军继续进犯,在麦地湾与国民党某军4团遭遇,无心抗战的4团略事还击便退走,日伪军一路畅通于下午3时到达路罗。刚进村口,便遭到抗日先遣支队八路军反“扫荡”二大队的猛烈袭击。当晚,日伪军未敢进村,露宿河滩。3日一早,日伪军北窜,抗日二大队尾追其后。八路军闻讯,设伏赵家沟,与二大队前后夹击,日伪军伤亡惨重,残部于傍晚逃到吕家庄。与此同时,北线之日伪军2000余人由皇寺出发,经袁家庄向上,在条子峪遭八路军青年纵队伏击。晚上,日伪军露宿北军营村外,再次受到青年纵队猛烈袭击,伤亡70余人。2日晨,日伪军经会里、石善向西,途中与国民党于衍支队相遇,于部稍事抵抗,仓皇退去。青年纵队截日伪军于土门、武家庄、孟家庄一带,与之展开激战,附近村的民兵、群众纷纷赶来支援,战斗持续两个多小时,毙伤日伪军160余名,当晚日伪军进占将军墓。3日,日伪军由将军墓直扑浆水,中途遭到各村游击小组不断袭击,到浆水村北时又遭县独立营伏击,死伤数十人,晚上才进入浆水,同南线日伪军会合退向吕家庄。第二天,日伪军全部由吕家庄东退,抗日军民《太行山上》抗日剧照又在香炉寨设下埋伏。正当日伪军在山下集合时,突然间枪声大作,日伪军顿时乱成一团,溃散逃窜。抗日军民紧追不舍,追至老苍会,恰好青年纵队从侧面赶来,前后夹击日伪军。日伪军伤亡惨重,70余人被俘,残部逃回龙泉寺。5日,日伪军大部逃回邢台,只留伪袁金卿旅600余人驻扎土岭、桐花岭一带。1939年8月,八路军129师386旅来到邢台,24日经过一夜激战,消灭了邢台城的日伪军,俘虏伪旅长袁金卿等600余人。日寇的第三次“扫荡”又失败了。
1942年5月19日,日军发动了第四次“扫荡”,日伪军称之为“第二期驻晋日军总进攻”,进攻重点对准了太行区八路军统帅机关129师师部。驻邢日军岗田大队1万余人从城内出发,分4路直扑浆水。21日,邢台之日伪军到达山区,同从山西下来的日军汇合,对根据地进行梳篦式拉网大“扫荡”。22日,日伪军1000余人“扫荡”到营头村,抓住营头村长郝麦令,逼问粮食藏在什么地方,八路军、区干部藏在哪里,郝麦令宁死不屈,英勇牺牲。日伪军放火烧毁村子后,分成两路,一路800余人驻元庄,一路200余人驻李峪。23日,元庄之日伪军进入沙河,李峪之日伪军西上道沟、七林,遭到青年纵队的截击。24、25日,两路日伪军分别在良峪、上庄等村搜查,一无所获。27日,这两路日伪军与从北面路罗方向而来的日伪军汇合,搜查峰天垴、奶奶顶一带山区,与没来及转移的抗大陆军中学4队部分学员相遇,双方展开激烈的战斗。22日,另一股日伪军到达将军墓。23日凌晨,日伪军到达浆水镇东面,镇民兵一边阻击,一边掩护群众撤退。26日,日伪军从折户、李王庄等村向大寨山搜查,中午时与在山上隐蔽的寨上、安庄等村群众遭遇。日军将群众驱赶到悬崖上,然后将群众从20多丈高的悬崖扔下去,又把手榴弹抛下崖去,直炸得群众血肉横飞,惨不忍睹。此后,日伪军在安庄扎下据点,连续数天搜山抓人,还出动飞机对深山老林进行狂轰乱炸。一直隐蔽在日伪军周围的抗大师生毫不畏惧,与日伪军捉“迷藏”,兜圈子,且在日伪军松懈时跳出了重围。在日伪军对根据地残酷“扫荡”时,抗日主力部队已转移到外线,对邢台城内之日伪军进行了猛烈的袭击,有力地牵制了日伪军对山区的“扫荡”,使日伪军不得不回过头来先保老巢,从而粉碎了日伪军企图一举消灭抗日根据地的阴谋。
1943年5月5日,日伪军对根据地进行了第五次“扫荡”。对这次“扫荡”,八路军和抗日政府早有准备,及早进行了战前动员,领导群众进行坚壁清野。7日,群众即全部上山。各地民兵、游击小组也积极地设伏布雷,给日伪军布下了天罗地网。日伪军从山西岭上下来时,已遭到我军沉痛打击,所以处处小心翼翼。14日,日伪军从白岸、路罗、将军墓等地进入邢西根据地,每路约500来人,共6000余人。民兵、游击队则四处袭击,用“麻雀战”、“地雷战”打击日伪军,使日伪军几乎不敢分散行动。15日,500余日伪军从将军墓经过时,民兵们拉响地雷并开枪袭击,当场炸死日伪军7名。16日,日伪军l000余人到达白凡石区,该区民兵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打死打伤日伪军多名,使日伪军不敢进村骚扰。17日,1100余名日伪军从内丘白鹿角侵犯三区宋家庄,三区民兵在杀敌英雄孟连俊的率领下,英勇地与日伪军展开游击战,打死日伪军30多名。18日上午,各处日伪军在抗日军民频频打击下开始撤退,抗日军民乘胜追击。四区白凡石民兵在日伪军退路上埋下地雷,炸死日伪军30余名,并一路追击日伪军30余里,缴获许多物资。同日,宋家庄、浆水、路罗等村全都响起了枪声,日伪军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民兵们不怕牺牲,英勇战斗,打得日伪军急急如惊弓之鸟,惶惶如丧家之犬。18日下午即全部逃回邢台城。
版权所有 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