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平台首页
城市选择
城市选择

三大战役

  1948年9月10日,东北野战军作了南下北宁线的部署:以一个纵队和七个独立师继续围困长春;以六个纵队和三个独立师南下北宁线;以三个纵队配置于沈阳以西黑山、大虎山地区;以两个纵队置于沈阳以北地区,共同对付沈阳之敌,并阻止长春敌人突围。

  9月12日,辽沈战役打响。东北野战军突然奔袭北宁线,连克昌黎、滦县、北戴河、绥中、义县,至10月1日,完全切断了华北国民党军从陆上增援东北的道路,孤立、包围了锦州、锦西和山海关。国民党军原以为人民解放军会先攻长春,当发现解放军在锦州城下展开时,蒋介石接连两次飞北平、沈阳,亲自决定以锦西、葫芦岛的四个师及由华北海运来的五个师组成东进兵团,以第十七兵团司令侯镜如为指挥,沿铁路东进。以沈阳主力国民党军第九兵团十一个师及三个骑兵旅组成西进兵团,由廖耀湘指挥西进援锦。国民党军不敢直接援锦,进至彰武一带,妄图以威胁人民解放军后方的取巧方法,引诱人民解放军回援,以达解锦州之围的目的。10月10日,两路敌军开始东西对进援锦。东北野战军预先配置于锦州西南塔山、高桥地区的两个纵队,顽强阻击东进之敌,使进攻塔山之敌轮番攻击六昼夜,都不能前进一步。廖耀湘兵团被东北野战军三个纵队钳制在彰武、新立屯一带。从10月9日起,东北野战军经五昼夜战斗,扫清了锦州外围据点。10月14日,对锦州发起总攻,经三十一个小时激战,全歼守敌,俘敌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范汉杰、第六兵团司令卢泉以下十万余人,解放锦州。在人民解放军的威慑与争取下,国民党军第六十军军长曾泽生率部二万六千余人起义,其余守军在东北“剿总”副总司令郑洞国率领下投诚,长春遂告解放。

  人民解放军马不停蹄,乘胜前进。11月2日,解放了沈阳、营口,再歼敌十四万九千余人。国民党军第五十二军军部、一个师部及三个团从营口海上逃跑。锦西、葫芦岛之敌随杜聿明逃走。

  辽沈战役自1948年9月12日开始到11月2日结束,历时五十二天,共歼灭国民党军一个“剿匪总司令部”,第一、六、八、九四个兵团部,十一个军部,三十六个正规师,连同非正规师及其他游杂武装,共四十七万余人,东北全境获得解放。

  战略决战的第一个大战役——辽沈战役刚刚结束,第二个大战役——淮海战役又在黄淮平原上拉开了帷幕。

  11月6日,淮海战役开始。华东野战军按照预定计划,向黄百韬兵团发起攻击,但该兵团已离开新安镇沿铁路西撤。华东野战军立即改变部署,展开猛烈追击、截击。就在黄百韬兵团要缩回徐州的关键时刻,国民党军第三绥靖区副司令官、中共地下党员何基沣、张克侠,根据华东野战军的布置,于8日率两个军部三个半师共两万三千余人在徐州东北的贾汪、台儿庄地区起义,为人民解放军迅速截断黄百韬兵团的退路创造了有利条件。11日,黄百韬兵团四个军被包围在以碾庄圩为中心的18平方千米的区域内,另一个军在运河窑湾被歼灭。黄百韬依托工事顽强抵抗。华东野战军适时采取“先打弱敌、后打强敌、攻其首脑、乱其部署”的战法,经过六天激战,全歼黄百韬兵团,黄百韬毙命。

  16日凌晨,中原野战军攻克宿县(今安徽宿州),切断徐蚌两敌联系,刘峙集团完全陷于孤立。此时,蒋介石决定以徐州邱清泉、孙元良两兵团,沿津浦路向南,以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由蚌埠向北,以黄维兵团由蒙城向宿县方向进攻,三路会师宿县,打通津浦路徐蚌段。23日,黄维不待徐州、蚌埠两路同时行动,就迫不及待地向浍河南岸南坪集人民解放军阵地发起攻击,形成单独前进的孤立突出态势。

  淮海前线总前委常委刘伯承、陈毅、邓小平认为歼击黄维兵团的时机已到,决心先打黄维兵团。毛泽东复电同意。经二十多天的激战,中原野战军全部和华东野战军一部,将黄维兵团包围歼灭在以宿县西南双堆集为中心的地区内(一个师起义),俘虏兵团司令黄维。蒋介石精心策划的三路会师宿县的计划破产后,决定放弃徐州。又令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指挥邱清泉、李弥、孙元良三个兵团,绕经萧县、永城大路南下,接出双堆集地区的黄维兵团,退守淮河以南。但杜聿明的三十万人一出徐州,就乱成一团,竞相逃命。华东野战军立即展开围追堵截,将其合围于永城东北的陈官庄、青龙集地区。杜聿明集团陷入内缺粮弹、外无援军的绝境。这时,战略决战的第三个大战役——平津战役已经开始。为不使蒋介石迅速决策海运平津地区的国民党军南下,淮海前线的人民解放军遵照毛泽东的指示,对杜聿明集团实行“围而不歼”,展开猛烈的政治攻势。1月6日16时,华东野战军集中十个纵队,编成东、北、南三个突击集团同时对敌发起总攻。至10日16时,全歼杜聿明集团,俘虏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击毙兵团司令邱清泉,李弥乘天黑化装潜逃。

  淮海战役自1948年11月6日开始到1949年1月10日结束,历时六十五天,歼敌五十五万五千余人。淮海战役的胜利,使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获得解放,使国民党政府的统治中心南京、上海完全置于人民解放军的炮火之下,使蒋介石的精锐兵团丧失殆尽,从而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

  在淮海战役激战之时,东北野战军八十万人和华北军区两个兵团二十万人,联合发起平津战役。中共中央决定,由林彪、罗荣桓、聂荣臻组成平津战役总前委,统一指挥作战。

  11月29日,平津战役开始。人民解放军根据毛泽东的指示,首先分割包围,断敌逃路。人民解放军将傅作义部主力七个师两个骑兵旅分别包围于张家口、新保安两地,切断并控制了平绥路。先打两头,后取中间,“只要塘沽(最重要)、新保安两点攻克,就全局皆活”,对被围被隔之敌实行各个歼灭。12月22日,人民解放军将新保安之敌一举歼灭。24日,解放张家口。为了控制海口,切断和封闭敌人的退路,进一步孤立北平之敌,人民解放军本拟首先攻歼塘沽之敌,但由于该处地形不利于作战,因此,改为首先歼灭天津之敌。1月,人民解放军在肃清天津外围据点完成攻城准备后,向敌发出了放下武器,实行和平解决,以免天津城市及二百万人民生命财产遭受损失的劝告,令其先头部队至迟于1月13日开出城外。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拒绝和平解决。1月14日,人民解放军发起总攻,经二十九小时激战,全歼守敌十三万余人,活捉陈长捷。15日下午,天津宣告解放。16日,塘沽敌人乘舰南逃,人民解放军追歼其掩护部队三千余人,17日,塘沽解放。

  平津战役,从1948年11月29日开始到1949年1月31日胜利结束,历时六十四天,共歼灭和改编了国民党军队五十二万余人。华北全境除归绥、太原等少数据点外,全部解放,使东北和华北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为以后我军解决国民党的残余军队,提供了“天津方式”、“北平方式”。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使国民党的精锐师团丧失殆尽。从此,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已成定局。


版权所有 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