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平台首页
城市选择
城市选择
隶属:沧州 献县

献县南河头乡单桥村

  单桥村位于河北省沧州市西的献县城南6公里处的南河头乡,现存历史建筑10余处、街巷5条,最早建于公元1629年,建筑规模达1200平方米,以南北大街、单桥、哥特式天主教堂及清代四合院等为代表,建筑完好程度达95%。其中,单桥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有着“三千狮子六百猴,七十二通蛟龙碑”的美称;南北大街建于明代,长达1500米,为当时御道和商业街。此外,单桥村秧歌和鼓队2006年还被列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单桥村于2008年入选河北省第二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单桥2012年3月23日该桥成功创下“世界最长的不对称石拱桥”的世界纪录。单桥是一座建于明崇祯二年(1629年)的五孔石拱桥,为青石结构。大桥按地形水势设计,南高北低,南三孔稍宽略高,并在拱与拱之间增添4个小腹拱,以减轻石桥自重,提高泄水能力,使桥体显得美观别致。大小九个拱顶的两端,雕饰着18个龙头,在栏板、栏柱上雕刻着不同的动物图案,当地至今对单桥还有“三千狮子,六百猴,七十二统蛟龙碑”的传颂。此桥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单桥的历史。单桥始建于1441年(明正统六年),原是木桥,是村中一单姓大户所建,坐落于京德古御道和滹沱河旧河道的交汇点上。70年后,即1511年(明正德六年),当地发生了一件事情,5名妇女被土匪(据说是农民起义军中的流氓无产者)抓住,路过此桥时,为保住名节一同投河自尽,从此单桥改名为“五节桥”。又过了130多年,到了天启年间,五节桥损坏严重,不能通行,此时当地人石守志、刘尚用、张九叙、杨起凤等人倡建新桥,得到了官府以及社会各阶层的理解和支持。

  成立“建桥会”。古代,在水流湍急的河上建桥决非易事。为此,先成立了一个民间组织“建桥会”。刘尚用负责桥的设计,史文斌主管化缘,杨起凤负责材料和物品保护,石守志为“桥主”,城里有个叫秦堡的人,为了建桥,带着两个儿子搬到村里定居,负责管理帐目,任出纳。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个云游的裴姓道姑,带着义子王金也加入了“建桥会”,主管募化,足迹遍及大半中国,并成立了数百个分会,为单桥建设立下汗马功劳。

  建桥时的小插曲。建桥会当初决定仍然建木桥,需要大量木材。裴道姑找到单桥财主赵善人,想募化他家祖坟上的柏树,赵不允;裴道姑为此绝食三天,赵仍不允;裴道姑在赵家大门上用匕首扎透自己的左手昏厥过去,赵仍然没答应。没办法,建桥会才决定改建石桥,并在山西太行山某地买下一个小山头,就地取材,沿滹坨河运送石料。建桥时又把桥址西移了一箭之地,等建成了后,赵善人断了财路,家境从此衰落,所以,当地留下了“单桥往西调一调,穷了南赵和北赵”的民谣。

  单桥也叫“善人桥”。建桥资金全部是募化来的。捐钱的施主有王侯、官员、名绅、平民;捐资从一文到几百两不等,还有捐粮捐物的。为了表彰他们的善行,所有捐助者的名字都刻在石桥上,故单桥又称“善人桥”。

  单桥又是一座“画桥”。中国“桥梁之父”——茅以升在考察单桥时说:单桥是世界桥梁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中华民间文化艺术的瑰宝。单桥在建设上博采众长,是一座建桥艺术的“集大成者”。长度设计参考了北京的卢沟桥,宽度比照着赵县的赵州桥,拱高参照沧州的杜林桥,图案造型参照了永年的弘济桥……单桥尤以石雕艺术著名。人称“画桥”。

  单桥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单桥现有栏板62块,其中浮雕图案72幅。这些图案有历史故事季札挂剑、苏武牧羊、冯异进豆粥、卧冰取鱼,竹林七贤、天上石麟、陶令菊情、梅妻鹤子等;神话传说王母赐桃、麻姑献寿、劈山救母、黄帝拜师、八仙贺寿、钟馗嫁妹等;动物有吴牛喘月、山虎云龙、二龙戏珠、麒麟行空、天马行空等;花卉有荷花仙姿、娑罗仙菊、柳拥荷花、富贵牡丹等。这些图案虽然没有规律,由数位民间雕刻家各展所长联袂所为,但每一件浮雕都堪称明代雕刻艺术中的精品。


版权所有 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