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平台首页
城市选择
城市选择
隶属:邢台 邢台县

干果之王——板栗

  板栗,又名栗子,素有“干果之王”的美誉,与桃、杏、李、枣并称“五果”。其树名栗树,为山毛榉落叶乔木植物,是中国培育最早的果树之一。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便有“树之榛栗”的记载。《史记》一书还讲了板栗的经济价值。

  自古以来,邢台县就是太行板栗主产县,有近5000年的种植史。邢台县西部山区位于太行山南端东麓,土壤肥沃,昼夜温差大,特别适宜板栗生长,所产的“大明板栗”、“贡栗1号”、“丰收2号”、“前南峪3号”等系列板栗,色泽光亮,味道甘甜,肉质细腻,营养丰富。经技术部门鉴定,果实富含多种人体所需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及多种维生素和钙、铁、锌、磷、钾等多种矿物质。蛋白质含量与面粉近似,比大米高30﹪;氨基酸比玉米、面粉、大米高1.5倍;脂肪含量比大米、面粉高2倍;维生素C含量是苹果、梨的5~10倍。既可鲜食、糖炒、烘食,又可制作罐头、糕点等。传统中医认为吃食板栗可以益气血、养胃、补肾、健肝脾,生食还有治疗腰腿酸疼、舒筋活络的功效,是老幼皆宜的健胃补肾、延年益寿的上等果品。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弟弟苏辙曾写诗称颂栗子的食疗功效:“老去自添腰脚病,山翁服栗旧传方。客来为说晨兴晚,三咽徐收白玉浆。”

  栗树木材致密坚硬、耐湿,可做车辆、器具用材,还可做枕木、矿柱。栗花可加工成蚊香。幼枝叶、树皮、栗蓬含鞣质12%以上,可提制栗胶。2004年,邢台县山区被国家林业局评为“中国板栗之乡”。板栗种植面积达40多万亩,年产量7000余吨。

  在太行山所产系列板栗中,前南峪板栗是其中的优良品种。前南峪有一片上万株的板栗树林,其中大部分是唐代栽种的,这里的人祖祖辈辈都说,前南峪板栗是当时的“ 贡栗”。

  前南峪村有一棵树龄约1400多年的板栗树,长势旺盛, 年产板栗达100公斤, 人称“ 板栗王”。据传武则天当上皇帝后,专门派京官到浆水镇一带考察栗树种植和管理情况,将前南峪村半山腰的这棵大板栗树御封为“板栗王”,还把邢州官府每年奉送的优质板栗定为宫廷御品,把板栗面做成的窝窝头列入御膳房食谱。

  关于板栗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九龙峡正南3华里处,有一个栗树坪村,村西有个志高庵,相传浆水板栗是由志高师傅带来的。公元649年,唐太宗驾崩,凡是没生过龙子的妃子,都要被贬到佛寺去当尼姑。武则天去了感业寺,志高和武则天是好友,也来到西坪建庵,并在庵旁栽了许多栗子树(示意“利子”——顺利生子),以此祈祝娘娘多生贵子,不再受出家人之苦。从此,西坪村民为了纪念他,将村名更名为栗树坪村。栗子作为一种吉祥的象征,在年轻人结婚的时候,同大枣、花生、桂圆、核桃一起扮演着“早生贵子”的角色,被人们称道。


版权所有 请勿转载

上一篇 玉米凉粉

下一篇 皮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