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平台首页
城市选择
城市选择
隶属:石家庄 赵县

曹丽敏

  曹丽敏,女,1964年生,现就职于赵县文化馆。

  曹丽敏自幼酷爱音乐舞蹈,并受到良好的艺术教育,80年代初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与赵州扇鼓结下了不解之缘。为了学习扇鼓艺术,她几乎走遍了全县每个村庄,走访了百余位老艺人,哪里有扇鼓哪里就有她的身影。最后拜在赵县杨户村扇鼓艺人张四子门下,成为赵州扇鼓第四代传人。

  经过多年的勤奋学习和苦心钻研,她掌握了赵州扇鼓的全部表演技艺,在保持原有艺术风格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如在做击鼓动作时,不单纯是在身前击鼓,而是上、下、左、右、前、后和跳击等丰富多样。从表演形式上看,由原来的独唱、对唱、说唱及载歌载舞形式,到目前的大型广场表演和舞台表演,都融入了她近三十年的心血。从场图上看,由原“双人八字”、“三人八字”和“五人剪子股”到各种不同姿态的造型、穿插、流动等,使人们在视觉上产生一种美感。在唱腔和鼓套中都是以鼓环发出的响声来打节奏,强拍向下,弱拍向上,一拍一次地颠。在整个表演过程中,左手与右手的动作配合默契,此规律贯穿始终。女角动作可用“后踢有脆劲,起伏有韧劲,鼓环打节奏,甩穗挽八字”来加以概括。男角动作以大八字步半蹲,上身前俯,撅臀塌腰为基本姿势,其动作特点:“肩膀要松,脚板要轻,步眼要清,屁股要空”,动作要做到幽默诙谐,丑中带美、美中有趣是其风格特点。

  在她的艺术历程中,记忆最深刻的是在一次庙会上,发现了一支手持类似扇鼓的民艺队伍,心中暗想:这可能是扇鼓的某个流派吧!于是就紧追不舍。由于人多场地小,很难接近他们,在拥挤的人海中,一直追随在后,终于到了一个宽敞的地方才赶上他们。经询问得知,手中的道具不是扇鼓,而是“扇儿”。请他们当场演示,发现确有相似之处,她为无意中得遇扇鼓的姊妹篇《十把金扇》而高兴,吸取众家之长,来丰富扇鼓的表演,这也算得上是个意外的收获。

  像这样的例子很多。因此,她整理出长达十几万字的文字材料和1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被辑入《赵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成果汇编》,部分项目被列入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扇鼓的传承与发展,是曹丽敏的不懈追求。为使优秀的民间艺术得以传承,她先后在城乡开辟了五个赵州扇鼓培训基地,开办了赵州扇鼓传习所,创建了赵县文化馆少儿艺术团和老年扇鼓艺术团,还应邀到山西等地传授扇鼓技艺,培训人数达500余人。

  她创作的舞蹈作品获省市以上奖励60余项,其中,由她编导并表演的《平原扇鼓》曾获得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比赛二等奖和省级一等奖;创作的女子群体舞《赵州扇鼓》获首届河北省民间艺术节一等奖、“燕舞奖”和文艺繁荣奖;舞蹈《吉祥扇鼓声声来》、《扇鼓赵州情》、《鼓韵乡情》等作品均获河北省舞蹈比赛和华北五省市舞蹈比赛一等奖,部分作品还荣获“燕赵群星奖”、石家庄市第三届农民艺术节“精品节目奖”和石家庄市第11届文艺“繁荣奖”等多项奖励。由曹丽敏创作指导,赵县文化馆少儿艺术团表演的《赵州扇鼓》成功入选2008年全国少儿春晚,并在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教育频道、新浪网等二十余家主流媒体播出。老年扇鼓艺术团表演的扇鼓节目入选2008年河北电视台迎元旦文艺晚会和2010年石家庄春晚,并多次在省市电视台播出。她的事迹于2009年在石家庄日报“人物”栏目刊登。2011年河北电视台为她拍摄了专题片——《扇鼓声声飘四方》并在河北公共频道“最民间”栏目播出,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多年来,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埋头苦干,为赵州扇鼓的传承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对于成绩她永不满足,对于困难她永不服输,对于工作她永不放松,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迎接每一天,迎接每一次挑战。


版权所有 请勿转载

上一篇 马春来

下一篇 米吉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