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张家口市张北县地图,你会发现在张北的西北部有一块蓝色区域非常显眼,那就是安固里淖。安固里淖是华北地区最大的高原内陆湖,历史上也被称为鸳鸯泺或鸳鸯泊,素有“坝上明珠”之誉。“安固里淖”是蒙古语,“安固里”意为鸿雁;淖,淖尔的缩略形式,湖泊的意思。在其鼎盛时期,安固里淖有10万亩水面,水中盛产草鱼和鲤鱼,水边有23万亩如茵草滩,草滩上栖息着成群的鹿獐狍兔。这里是全国草原旅游中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景区之一。
辽金元三代,安固里淖曾是车辚辚、马萧萧之地,显赫了400余年。早在1000年前的辽代,这里已经是辽国皇帝春季游玩和处理政务的行宫,时称“春捺钵”(捺钵,行宫)。史书记载,辽帝喜欢在此地春猎,猎取头鹅者能获得皇帝的赏赐,故狩猎之余举行的群臣宴饮,被称为“头鹅宴”。清代诗人陆长春《辽宫词》一诗,对当年辽帝打猎场面有如下生动的描写:“弓开满月箭流星,鸳泊弥漫水气腥。毛血乱飞鹅鸭落,脱鞲新放海东青。”元武宗在其东南部白城子建中都之后,安固里淖进入了它的鼎盛时期,每年在这里举行盛大的祭祀狩猎娱乐活动。现在还留有西山六字真言石刻庙宇遗址。在清代这里是张库大道上的一个重要的商贸活动中心,汉蒙古族商人在这里歇脚并进行贸易往来商品交换,商贾林立,人来车往,十分繁华。清世祖顺治四年也曾游猎于此。
安固里淖是一个神奇美丽的地方。这里既有牧区草原苍茫雄浑的格调,又有江南水乡的明媚清秀的色彩,站在安固里淖边上放眼望去,湖水似一条长长的白色哈达,把远山和草原连在一起,收入眼底的是风击水浪拍岸,摇橹撒网捕鱼,一派水乡风光,时值落日,金色的晚霞像鱼鳞一样,横跨大半个天空,给草原和湖水罩上了一层霞衣,使人感受到了皇家猎场的气势和大自然的神韵。
民间关于安固里淖的传说很多。流传最广的是金马驹和鸳鸯泺的故事。传说玉皇大帝整治不了孙悟空,便封了他个弼马温。孙悟空后来知道这只是个养马的马倌,十分恼火,便一脚踢翻桌凳,出了天庭。马棚里的天马吓得直叫,有一匹小马挣断缰绳跑到了人间,来到了安固里淖。它看到这里水美草嫩,就不想走了。起初,淖边的人在夜里听到有咴儿咴儿的马叫声,都觉得好奇。一天夜里,一个农人趁着月色来到淖边察看,走累了,便趴在地上睡着了。半夜,忽听淖水哗哗作响,他爬起来一看,只见一匹马冲出水面,遍体金黄,在月光下闪闪发亮。第二天,他把看到的情形告诉人们,很快一传十、十传百地传开了。过了一年,这里来了个陌生人,偷偷串通一个羊倌要下淖取宝。一天半夜,他们来到淖边,陌生人对羊倌说:“我先下淖去,我往外一伸手,你就把缰绳递给我。”约莫一袋烟的工夫,淖里伸出一只箩筐大的黑手来。羊倌被吓得哎哟一声倒在了淖边,那只黑手晃了晃就沉没了。从那以后,再没有人敢下淖取宝,淖边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淖边的百姓说是金马驹在护佑着草原和草原上的人民。

鸳鸯泺则是一个凄美的爱情传说。传说早年间,淖南有一个漂亮的汉族姑娘兰花儿,给地主家放羊。淖北有一个壮实的蒙古族小伙巴杜尔,给头人牧马。他俩常年在淖边放牧、饮水,成了亲密的伙伴。淖边的草儿黄了又青,青了又黄,清澈见底的安固里淖见证了他俩的爱情。二人商定年底和头人、地主结了账,一同远走高飞。不料一天安固里淖来了一个贵族塞汉木,看上了兰花儿的美丽,将兰花儿捆挷在马背,要逼兰花儿与他成亲。兰花儿死也不从,当马儿走到安固里淖边时,她奋力夹马驰向淖中。第二天一早,人们见水面上漂起了兰花儿的尸首。巴杜尔听说后,边哭边跑跳进了淖里,扑向兰花儿的尸首。此后,大家千方百计想把他俩打捞上来,但没有成功。不久,水面上出现了两只鸳鸯。人们说:“巴杜尔和兰花儿这对恩爱的棒小伙俊姑娘,生也不离,死也不离,生为夫妻,死为鸳鸯。”打那儿以后,人们称安固里淖为鸳鸯泺,鸳鸯泺的故事代代流传经久不衰。
度假村的传统娱乐项目有马术、射箭、博克(摔跤)表演、草原歌舞、坐勒勒车、骑马、骑骆驼,传统“二人台”“二人转”演出、篝火晚会、蒙古族婚礼、大型礼花、燃放鞭炮以及“土匪沟寻泉”“周边游”之旅。水上项目有空中拖伞、快艇、大型游船、乌篷船、脚踏船(旱季时暂停)以及多种室内娱乐、垂钓、烧烤、桑拿、KTV、按摩足疗、棋牌等。度假村特别推出大型藏传佛教羌姆舞表演,在全国旅游区中是独一无二的。
版权所有 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