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海而生的沧州人常抱怨,沧州的海滩为什么不是沙质的而是泥质的。泥质海滩让沧州百公里的海岸线缺少了浪漫。但他们却不知,千百年来,九河入海口的海滨腹地孕育了美丽的沧州沿海湿地群。南大港湿地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处。这里紧邻渤海,海拔最高处5.4米,最低处2.9米,分为澙湖洼地、浅槽型洼地、岗地和高平地等,是著名的退海河流淤积型滨海湿地,总面积达1.6万多公顷,由草甸、沼泽、水体、野生动植物等多种生态要素组成,90%的植被为芦苇。
据考证,1.5万年前,这里曾是草木蓁荣之地。此后历经多次海陆交替,距今5000年时,海岸逐渐东移,沧海桑田,使之演变为退海河流淤积型滨海湿地。因处九河下梢,地势低洼,客水汇集,形成浅水沼泽地带,是一个天然的动植物王国。区内植物有47科140种,野生鸟类有14目38科251种,还有几十种鱼类以及多种藻类和浮游生物;并有狐、獾、黄鼬、草兔、鼹鼠、蛇、蛙等几十种陆生动物也在此繁衍生息。
南大港湿地至今没有进行任何开发,整个湿地实行全封闭式管理,因此这里一直保持着原始的自然状态和生物物种的多样性。而每年春秋两季,正是各类候鸟迁徙的季节,由于这里独特的生态环境,使其成为了多种候鸟南北迁徙不同路线的交汇区。早春百草吐绿,鸟儿忙着筑巢孵卵;盛夏烟波浩渺,芦苇葱郁;晚秋蟹肥鱼壮,野鸭嬉戏,大雁高歌,天鹅飞舞;隆冬天地苍茫,白雪皑皑,一片冰封世界。
这片湿地2000年9月被列入《中国重要湿地名录》,2002年河北省政府批建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观鸟是湿地的一大看点。研究野生动物的专家说,沿海上空是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春天由南向北,秋天由北向南,最北端可到俄罗斯,最南端可到澳大利亚。鸟儿走这么远的路要停歇,湿地是它们停歇的驿站。正因此可有幸一睹数百种鸟儿的风采。部分鸟儿还把湿地当成了家筑巢孵卵。在湿地常见的候鸟有大雁、天鹅、野鸭、白鹭、东方白鹳、丹顶鹤等几百种。每年春秋迁徙时在此停歇觅食的鸟类多达百万余只。透过观鸟望远镜,你可以看到黑压压一片,仿佛是一个大型野生动物养殖场,场面十分壮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有许多珍稀禽类,比如东方白鹳,是中国一级保护动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丹顶鹤,在宋代罗愿所作《尔雅翼》中被称为“仙禽”,在这一地区的文化中具有吉祥、忠贞、长寿的寓意。中华秋沙鸭,是第三纪冰川期后残存下来的物种,距今已有1000多万年,被称为鸟类中的活化石,全球目前仅存不足1000只,是中国特产稀有鸟类;又由于这种鸭子以天然树洞为巢,便有人称其为“会上树的鸭子”,已被列入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同盟濒危动物红皮书(IUCN)和国际鸟类保护联合会濒危鸟类名录(ICBP)。
南大港湿地周围建有南大港农场,是河北省九大农牧场之一,这里有别具特色的水产养殖业,中国最大的超细羊扩繁基地,玫瑰飘香的葡萄园,形成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规模。盛产的冬枣,核小汁多,肉质细嫩酥脆,有19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营养价值为百果之冠,有“百果王”之称。

去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在经过的路上,可以看到黄骅古贝壳堤。黄河改道、河口迁徙使得门种类繁多的海洋软体动物不断繁衍生息,提供了充足的贝壳物源。而海浪潮汐运动,又将贝壳搬移到海岸堆积,逐年累积,形成了独特的贝壳滩脊海岸。一旦黄河改道回迁,贝壳堤及以海水较淡而浑浊的淤泥岸不利于贝壳生长而停止。在贝壳堤外,泥沙淤积成陆,海岸线又向前伸,贝壳堤则远离海岸,或弃与陆上或埋于地下。因此,由于黄河的来回迁徙,海岸线走走停停,淤泥与贝壳堤交互更替,在渤海湾南岸、西岸形成多条平行于海岸线的贝壳堤,也就成为渤海湾海岸线向渤海延伸的脚印。黄骅古贝壳堤就是这一历史过程留下的遗迹。1998年9月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了“黄骅古贝壳堤省级自然保护区”。这个自然保护区由6条贝壳堤组成,总面积117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10公顷,缓冲区面积35公顷,实验区面积72公顷。从东向西平行分布的6道贝壳堤就像站成一排的6个兄弟。排在最西面离岸最远的1号堤是这群兄弟中的老大,形成至今已有6150年。排在最东面的6号堤,至今仍在潮起被淹,潮落露出,形成至今只有1030年。两者相距30公里,年龄相差5120年。6条贝壳堤说明,在距今6150年以来,黄骅海岸线由西向东,走走停停,处于剧烈的变化之中。贝类动物遗体可供测定地质年代,是海岸变迁和海平面变化的忠实记录。该保护区的发育规模、时间跨度和包含的地质古环境信息为世界所罕见,在国际第四纪地质研究中占有重要位置,它与美国圣路易斯安娜州古贝壳堤和南美洲苏里南古贝壳堤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贝壳堤。它的主要成分贝类、孢粉、藻类、有孔虫、介形虫为不可再生的资源,是研究海洋学、地质学、地理学、气象学、湿地生态学的典型地区,有“天然海洋博物馆”之美誉。它可为研究古海洋变迁、环境变化趋势提供天然本底,对于进行科学研究,以及预测今后的环境变化趋势,为各级政府制定地区经济发展规划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除供科学研究外,它还对风暴潮造成海水内侵起到保护作用。
古贝壳堤奇观,吸引着无数游人和考古爱好者的到来。他们漫步海滩,沐海拾贝,踏滩逐浪,尽情享受大自然的赏赐。海远去了,有贝壳堤在,就有永恒的边界。这些密密麻麻的贝壳,数千年来一直以如此令人遐想的方式守望着这片蔚蓝色的大海。
版权所有 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