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平台首页
城市选择
城市选择
隶属:邢台 邢台市区

明代直臣——王本固

  在明代历史上,有一个人历仕嘉靖、隆庆、万历三朝,政绩突出,在邢台口碑极佳,被誉为“三朝元老”。他就是明代直臣——王本固。

  王本固,字子民,邢台县人,明朝后期杰出的政治家。自幼聪慧,勤奋好学,为人厚道,为官正直廉洁、重于民事,史称“本固历事三朝,伟节丰功,昭人耳目”。

  嘉靖二十三年(1544),王本固中进士,授乐安县令。王本固到任后,罢免贪官,惩办豪绅,革除暴政。他还采取措施,奖励农桑,提倡捕捞,兴办学校。不数载,百废俱兴,“美赞遍于遐迩”。嘉靖皇帝知道了王本固的政绩,拜他为监察御史,调任陕西操办军务。之后又步步高升,历任南京右佥(qiān)都御史、左副都御史、刑部左侍郎,最后官至南京吏部尚书。

  相传万历年间,顺德府遭遇水灾,城乡一片汪洋,百姓流离失所。王本固上书朝廷:“中原地带黄水四溢,应火速治理。”万历皇帝误将“黄水”看成“黄河”,责令工部户部集中人力物力救灾,在顺德府灾区加固河堤,治理水患,修成一条贯通城区的人工河。工程竣工后,王本固受到工部弹劾,告他假公济私,治水未到黄河,而是在其家乡。在君权至高无上的封建社会,臣下不能指点皇帝差错,否则犯欺君之罪。王本固就顺水推舟说,顺德府的那条河是小黄河。因万历皇帝历来欣赏王本固的忠心和才干,正好“借坡下驴”,对其免于追究。自此,邢台留下了一条贯通城区的小黄河。现在它仍是市区排涝的主要河道,并已成为城市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有关王本固,还有这样一个小故事。王府修宅,为一墙之地与西邻发生纠葛。家人为此向王本固修书。王本固见信大笑,随后回信答复:“千里修书为一墙,让他一墙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读后遵信让出一墙。西邻闻之钦佩不已,纠葛顿消,并效法王府也让一墙。两家让出3尺巷道。后人赞两家仁义之举,称此巷为“仁义巷”,至今尚存。

  王本固处世不仅仁义,而且常反省自身。相传王本固命大,幼时上完私塾夜归,常有一对红灯引路。有一夜,忽然少了一灯,回来禀明母亲。母亲以为神灵斥责,让本固反省。本固以曾子“三省”禀明母亲:为人谋,从无不忠;与朋友交,未曾失信;师传圣书,也熟读时习之。母亲又问:“是否有非礼之举?”本固猛然大惊说:“代人写过休书。”于是速往该家,说休书有错字,索得休书后,出门撕碎。当晚,又有双灯护送。

  王本固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官至礼部尚书。史书赞颂他“德高不骄,位高不尊,功高不傲,矢志报国。”朝廷为表彰其功勋,在其家乡顺德府城南长街建造了一座功德牌坊,镌刻“义重朝野”4个大字。这一牌坊1960年代初期还屹立于南长街上。1960年代中期毁于“文革”动乱。

  王本固年老退休还乡后,在顺德府清风楼前设有“延义堂”,作为他老年读书之所。71岁时病故。葬于邢台城南百泉村。王本固墓为邢台三大古墓之一。


版权所有 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