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平台首页
城市选择
城市选择
隶属:邯郸 永年县

武氏太极拳创始人武禹襄

  武氏太极拳创始人为永年广府城内东街人武河清(1812—1880年),字禹襄,号廉泉,是略晚杨露禅的同时代人。武家世代传文习武,武禹襄兄弟三人,其为老三,两兄皆为进士,长兄武澄清曾在河南舞阳等地任县知事。武禹襄自幼习文好武,性孝友,侠尚义,乡试曾考取过秀才,后为廪贡生、举人,被朝廷选为候选训导。虽然终生没有入仕,但有较高的国学文化素养,诗书功底深厚,这与同时代走江湖卖艺的武师截然不同。

  1850年,当杨露禅自河南温县陈家沟学艺返乡开坛授拳时,武禹襄兄弟曾慕名前往求教,师从杨露禅学过陈氏老架太极拳,得其大概。两年后,武禹襄兄武澄清(1800—1884年)考中进士,被朝廷任为河南舞阳县知县。武禹襄于这一年赴兄任所,路过温县陈家沟,本欲拜访杨露禅的老师陈长兴,以进一步增进技艺,但走到赵堡镇时得知陈长兴已年老卧病,当时太极拳的另一位大师陈青萍正在赵堡镇教授陈式新架太极拳,武禹襄便留了下来,师从陈青萍学新架拳法数月。后来武澄清在舞阳的一家盐店得到一本山西人王宗岳(乾隆年间人)所著的《太极拳谱》,武禹襄看后很受启发,从此悉心研究,并结合自己的练拳心得,发挥王氏旧谱之义,融会贯通,从而创出姿势紧凑,动作舒缓,身法端正的太极练法。此式既不同于陈氏老架,也不同于杨式大架和小架及陈青萍的新架,这是后人称谓的“武式太极拳”。由于这套拳法“出手不过足尖”“双手各管半边”,紧凑简洁,刚柔相济,灵活快捷,朴实无华,被人形容为“干枝老梅”。武禹襄在习练太极拳时,善于总结提炼,写出了《十三势行功歌诀》(注解十条)《打手要言》《十三势行功心解》四则,归纳锻炼要领的《身法十要》等著作,成为太极拳界最早的理论著作。

  武氏太极拳创始人为永年广府城内东街人武河清(1812—1880年),字禹襄,号廉泉,是略晚杨露禅的同时代人。武家世代传文习武,武禹襄兄弟三人,其为老三,两兄皆为进士,长兄武澄清曾在河南舞阳等地任县知事。武禹襄自幼习文好武,性孝友,侠尚义,乡试曾考取过秀才,后为廪贡生、举人,被朝廷选为候选训导。虽然终生没有入仕,但有较高的国学文化素养,诗书功底深厚,这与同时代走江湖卖艺的武师截然不同。

  1850年,当杨露禅自河南温县陈家沟学艺返乡开坛授拳时,武禹襄兄弟曾慕名前往求教,师从杨露禅学过陈氏老架太极拳,得其大概。两年后,武禹襄兄武澄清(1800—1884年)考中进士,被朝廷任为河南舞阳县知县。武禹襄于这一年赴兄任所,路过温县陈家沟,本欲拜访杨露禅的老师陈长兴,以进一步增进技艺,但走到赵堡镇时得知陈长兴已年老卧病,当时太极拳的另一位大师陈青萍正在赵堡镇教授陈式新架太极拳,武禹襄便留了下来,师从陈青萍学新架拳法数月。后来武澄清在舞阳的一家盐店得到一本山西人王宗岳(乾隆年间人)所著的《太极拳谱》,武禹襄看后很受启发,从此悉心研究,并结合自己的练拳心得,发挥王氏旧谱之义,融会贯通,从而创出姿势紧凑,动作舒缓,身法端正的太极练法。此式既不同于陈氏老架,也不同于杨式大架和小架及陈青萍的新架,这是后人称谓的“武式太极拳”。由于这套拳法“出手不过足尖”“双手各管半边”,紧凑简洁,刚柔相济,灵活快捷,朴实无华,被人形容为“干枝老梅”。武禹襄在习练太极拳时,善于总结提炼,写出了《十三势行功歌诀》(注解十条)《打手要言》《十三势行功心解》四则,归纳锻炼要领的《身法十要》等著作,成为太极拳界最早的理论著作。


版权所有 请勿转载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太极宗师杨露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