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平台首页
城市选择
城市选择

河北历史大事年表

  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

  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商朝建立。

  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殷。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西周建立。

伯夷、叔齐,商末孤竹国(今河北卢龙县西)国君的两个儿子。因为互相推让王位,哥俩双双离家出走,跑到西伯姬昌开办的养老院里。姬昌死后,武王东征伐纣,他们“叩马而谏”。商朝灭亡后,哥俩逃到首阳山,不食周粟,守节饿死。有人觉得他俩愚蠢,可是孔子教育我们,伯夷叔齐“求仁而得仁”,“不降其志,不辱其身”,是大家应该学习的道德榜样。

  约公元前11世纪,周公旦东征,追杀武庚于今邢台之北。周广封王室,周公旦庶子封于邢(今邢台)。

  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周厉王出奔,中国开始有确切纪年。

  公元前771年,犬戎陷镐京,西周灭亡。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建立。

  公元前697年,燕桓王即位,受山戎侵袭,迁都临易(今雄县)。

  公元前664年,山戎侵燕,燕求救于齐。齐桓公伐山戎,至孤竹,灭令之而还。

齐桓公攻打山戎,被诈降的敌将黄花元帅引入歧途迷了路,军队没有水喝,十分危急。幸亏管仲出主意说:老马识途。

  公元前497年,赵殃索卫贡五百家,赵午推托。赵殃捕杀赵午,午子赵稷联合范氏、中行氏,以齐、郑之兵伐赵殃。

  赵殃、赵午哥俩内讧,把晋国六卿全都卷了进来。赵午是中行氏的外甥,中行氏又和范家结亲,三方一起对付赵殃。赵殃和韩、魏、智三家联盟消灭了中行氏和范氏,紧接着赵、魏、韩又联手干掉智家,最后这剩下的三家分赃,晋国一分为三。

  公元前491年,赵殃克邯郸,赵稷奔临(今赵县北),中行寅奔鲜虞(即中山国)。

  公元前491年,公元前489年,两度伐鲜虞,以报前事。

  公元前475年,赵襄子灭代(今蔚县)。

赵襄子是个狠心人,刚接过父亲的班,就用假意邀请姐夫代王吃饭,席上用勺柄刺死了姐夫。他姐姐得到消息,悲愤绝望地用金钗自刺而死。但另一方面,并吞代国的行动给后来赵国的强大打下了最关键的基础。

  约公元前453年,赵襄子灭中山。

在春秋战国间,中山国至少曾被灭国三次。头一次,中山国插手晋国内乱,被杀红了眼的赵氏和智氏狠狠教训;第二次在公元前407年,魏国派乐羊灭中山,《吕氏春秋》说这次中山灭亡是因为那里夜生活过于丰富。至于最后一次,中山本也励精图治、兴旺发达,可惜遇上了雄才大略的赵武灵王,终于不敌赵国,彻底消失。

  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

  公元前420年前后,扁鹊开创切脉诊断法。

扁鹊本名秦越人,渤海郡(今河北任丘)人,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因为医术太好,大家都用神话中黄帝时的神医“扁鹊”给他起外号,并且说他长着透视眼,能看见人肚里的器官。相传是他所写的《难经》,至今还被中医学生放在枕边。

  公元前406年,魏遣乐羊、吴起灭中山,封太子击于其地。

  公元前403年,赵籍自立为诸侯,赵国建立。魏西门豹治邺(今临漳)。

漳河水泛滥曾是困扰邺地的头等大患,西门豹揭破当地三老和巫婆“河伯娶妇”的把戏,又领导开掘了十二条灌渠,那是中国最早的多首制引水工程,一直使用到汉代以后。

  约公元前380年,中山桓公复国。

  公元前386年,赵迁都邯郸。

这次迁都造就了邯郸。在赵国君臣的苦心经营下,这里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就连街上行人走路的步态,都比别处来得潇洒。庄子说燕国寿陵地方有位少年专程来邯郸学流行范儿,结果被千姿百态的步伐晃花了眼,新的学不会,旧的也忘了,最后只好爬回家。有人统计邯郸的成语多达一千五百条,在邯郸呼吸一口空气,除了PM2.5,还有浓浓的文化味。

  公元前354年,魏惠王遣庞涓围赵,次年攻克邯郸。齐遣田忌、孙膑围魏救赵。

日本内阁文库收藏着一套中国国宝:包括《三国志平话》在内的五种元代“全相平话”。其中的《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对“孙庞斗智”有一段衍述,说他们都是鬼谷子仙师的徒弟。庞涓嫉妒师弟孙膑的才能,把他骗到魏国打成残废。墨子的徒弟禽滑把孙膑营救到齐国田忌家里。孙膑在齐国首先成为历史上最有名的赛马经纪人,后来作为田忌的军师统兵。继桂陵之战利用“围魏救赵”击败庞涓之后,马陵之战中他又利用“因势利导”、“减灶添兵”的计策,最终擒杀庞涓,报了大仇。1972年银雀山汉墓出土了他的著作《孙膑兵法》。

  公元前351年,魏归还邯郸于赵。

  公元前323年,燕、赵、中山、魏、韩,“五国相王”联合抗秦,驱逐秦国张仪。

  公孙龙(约前320年-约前250年),著名哲学家,战国时期赵国人,主要著作为《公孙龙子》。公孙龙提出“离坚白”、“白马非马”等命题,把中国人的逻辑思辨能力推到一个新的高度。他还是战国著名的和平主义者。

  公元前316年,燕王哙让位于相国子之,引发内乱。

  公元前311年,燕昭王即位,筑黄金台,招贤纳士,矢志报齐复仇。

  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赵武灵王名雍,曾推行“胡服骑射”政策,消灭了中山国,还从林胡、楼烦两个游牧民族手里抢到云中、雁门、代三郡的地盘,扩大了中原版图。他战无不胜,为了专心带兵,生前就把王位传给儿子。胆子极大,曾经亲自到秦国化装侦察。可惜这么一位绝代英雄,最后居然死在亲生儿子手里。

  公元前296年,赵灭中山。

  公元前288年,齐秦互帝,约伐赵。

  公元前284年,燕、赵、楚、韩、魏五国伐齐。

  乐毅,燕国名将。他的祖先是魏国大将乐羊。当年乐羊攻打中山,对手把乐羊的儿子煮成肉羹报复,乐羊吃下肉羹,加紧进攻,灭掉了中山国。乐家从此迁居河北。乐毅替燕昭王六个月打下齐国七十多座城池,只留下莒和即墨围而不攻。他为燕国收买齐国人心,准备彻底征服,谁想糊涂的燕惠王中了齐国的离间计,居然炒了他的鱿鱼。乐毅出走到赵国,赵人对他十分尊敬。

  苏秦和他的老对手张仪都是纵横家的代表。他没当官时苦读兵书,“锥刺股”的故事简直是学生的噩梦。后来他受燕昭王密令到各诸侯国推销“合纵”策略,当上了六国客卿。过去吉祥戏《六国大封相》演他的故事,特别讨观众喜欢。苏秦死得很惨,齐国最终发现他是燕国间谍,将他处以极刑。

  公元前283年,蔺相如使秦,完璧归赵。

  公元前279年,秦赵会于渑池。齐将田单以“火牛阵”击败燕军,收复失地。

  蔺相如(前329年-前259年),今河北曲阳人,赵国上卿,杰出政治家。出身不高,做过宦官的门客。能言善辩,勇敢果断,在外交场合叫秦国吃过两次大亏。慷慨大度,感动得老将廉颇与他誓同生死。关于他的成语有“完璧归赵”、“血溅五步”、“负荆请罪”。

  渑池之会,在秦王和蔺相如的坚持下,两国王者鼓瑟击缶,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会。击缶就是敲瓦盆,李斯《谏逐客书》说,秦国音乐的特色就是敲着瓦盆、大瓮,弹着筝,拍着大腿,歌呼呜呜。

  田单在战场上抵挡不了乐毅,行反间计却很成功。替代乐毅的骑劫凶狠轻敌,田单趁机放出一群角扎尖刀、尾拴火把的奔牛,打得燕军大败。据说民国有军阀学习他摆了一座“火羊阵”,结果下场很是狼狈。

  公元前262年,秦将白起攻韩,韩献上党郡于赵,秦赵长平之战爆发。

  公元前260年,赵括代廉颇统军,秦将白起坑杀赵卒四十万。

  赵括对兵书学得很好,理论水平比他老爸名将赵奢还高;他也很勇敢,亲自上阵搏战。可惜他不知道对手是秦国的武安君白起。长平之战赵国伤亡45万,秦军也损失惨重,绝对是中国历史上杀人最多的一战。强大的赵国从此大伤元气,以至灭亡。

  公元前257年,毛遂使楚,楚赵合纵。

  毛遂,赵人(今河北鸡泽人),平原君赵胜门客,曾自荐出使楚国,促成赵楚联合,从此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美誉,闻名遐迩,可谓“三年囊中无人问,一朝脱颖天下知”。可惜第二年毛遂就在昌都大战中全军覆没,只好拔剑自刎。

  公元前232年,被质于秦的燕太子丹逃归。

  公元前228年,秦将王翦攻克邯郸,掳赵王迁,赵亡。秦置邯郸郡。赵公子嘉逃至代地,自立为代王。

  公元前227年,秦屯军易水,燕势危。燕使荆轲借献督亢地图之机行刺秦王嬴政,秦怒,遣王翦攻燕。

  燕太子丹,虽然名为太子,却没能在自己国内享福,而是被送到秦国做人质。燕太子丹是中国最早的小说主角。小说《燕丹子》讲,秦王难为他,说只要乌鸦变成白头,马脑袋上长出犄角,就放他回国。不料燕太子丹居然感天动地,回到了家乡。

  荆轲是司马迁最佩服的大侠,燕国贤才田光用生命为背书把他推荐给燕太子丹。可惜荆轲在搏斗中没打赢秦王嬴政,所以后来陶渊明叹息他武功不高,剑术稀松。

  公元前222年,秦将王贲掳燕王喜,燕亡,回师掳代王嘉。秦置辽东郡、代郡。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

  荀况,战国最后一位儒学大师。曾在当时的学术中心“稷下学宫”三为祭酒,培养了很多学生,比如李斯、韩非。他认为人性本恶,强调礼的作用。荀况是儒学史上重要的一环,现在我们读到的儒家经典,往往是他传下。他还是位作家,是文体“赋”的祖师。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东巡碣石,遣卢生、韩公等入海求仙。卢生还奏图书“亡秦者胡”,秦始皇因使蒙恬击匈奴,并筑长城。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

  公元前207年,项羽击溃秦军主力于巨鹿。

  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入咸阳,秦朝灭亡。

  公元前204年,赵佗建南越。

  赵佗(约前240年-前137年),秦朝恒山郡真定县(河北省正定县)人。他带领秦兵统一岭南,等到秦朝末中原大乱,就封锁交通自立为王。赵佗引进中原文化和技术,鼓励汉越通婚,加速了岭南地区的开化进程。毛主席曾说,不知道赵佗是不行的!……他可是中国历史上的南下干部第一人哦!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召贤良方正,董仲舒应诏对策。

  董仲舒(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广川(今河北景县)人,儒学大师,著有《春秋繁露》。据说他读书太过专心,好几年没到自家园子里看过一眼。他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束了百家争鸣局面,又借“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为君权罩上了神圣的光环。董仲舒当官喜欢用“天人感应”的理论求雨,用《春秋》来审理案件。

  公元前134年,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令郡国举荐孝廉各一人。

  公元前133年,西汉开始大规模向匈奴用兵。

  公元前130年,河间王刘德入朝,献雅乐。

  刘邦虽是个流氓,家里的文化人可不少。他弟弟楚元王刘交就是荀况的再传弟子,后来的河间王刘德、淮南王刘安也都是大学问家,当然还有最出名的刘向、刘歆父子。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公元前118年,汉铸五铢钱。

  公元前109年,黄河决口于馆陶。

  公元前106年,分天下为十三刺史部,河北属幽州、益州。

  公元前29年,黄河决口于馆陶。

  公元9年,西汉灭亡。

  公元25年,东汉建立。

  公元39年,张堪击破匈奴,拜渔阳太守。

  张堪治理渔阳非常成功,老百姓唱着歌谣称赞他:“桑无附枝,麦穗两歧,张君为政,乐不可支。”于是后来就有无耻的地方官满地搜刮变种的麦穗,骗皇帝开心。

  公元69年,王景治黄河,十里置一水门。

  公元115年,修西门豹渠,以灌民田。

  公元184年,黄巾起义。

  张角(?-184年),钜鹿(今河北巨鹿)人。他创立太平道,借口行医,发展教徒,足迹踏遍大江南北,信众遍布全国各地。张角自号“天公将军”,宣称“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在甲子年发动“黄巾起义”。苟延残喘的汉王朝受了沉重一击,耗尽元气,各路军阀借着镇压起义纷纷拥兵自重。

  公元199年,袁绍败杀公孙瓒。

  公元221年,曹操统一河北。

  公元221年,刘备建蜀汉。

  刘备(161年-223年),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刘备从“织席贩履”为生,做到“有高祖之风”、“雄才盖世”的昭烈皇帝,生下的儿子却是“乐不思蜀”、“扶不起的阿斗”。刘备曾与关羽、张飞桃园结义,又曾三顾茅庐礼遇诸葛孔明。身为蜀汉皇帝,刘备却不摆帝王的架子,他教导刘禅“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的话也都成了千古良言。刘备留下的成语还有“如鱼得水”、“髀肉复生”等。

  张飞(?-221年),字益德,幽州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死后被追封为桓侯。他勇猛过人,民间传说他在长坂坡一声大吼把一座桥震塌。由于传说太不靠谱,《三国演义》把情节改为张飞吓跑曹军之后命人拆毁桥梁。史书称赞他有国士之风,可惜刻暴寡恩,常鞭打士卒又不加体恤,以致惹祸上身,命丧黄泉。

  赵云(?-229年)字子龙,人称“常胜将军”,谥号顺平侯,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小说和戏曲把他塑造成能征善战、“一身是胆”的“白袍小将”。《三国演义》中刘备兵败长坂坡,赵云在八十多万曹军中七进七出搭救夫人和幼主,感动得刘备摔了刘禅以示爱惜良将,所以有了俗话“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公元220年,曹丕称帝于邺。

  公元265年,司马炎禅代曹奂称帝,晋朝建立。

  公元393年,后燕慕容垂发中山卒七万,分道出井陉、滏口攻西晋,次年二月灭西晋。

  慕容垂是《天龙八部》里姑苏慕容氏的祖先。他不会“斗转星移”的神功,可统兵打仗的本事却名震一时。他是前燕王慕容的第五个儿子,从小就号称将才。桓温北伐,慕容一家手足无措,打算逃奔老家和龙,这时慕容垂挺身而出,在枋头大败桓温,力挽狂澜。因为功劳太大,慕容垂被权臣慕容评嫉恨,只好逃往前秦,投奔苻坚。前燕被前秦灭亡后,许多慕容鲜卑的贵族都被苻坚迁到长安,并委以要职,这些人聚拢在慕容垂身边,结成一股势力。等到苻坚在淝水之战中惨败,慕容垂趁机逐渐收拢旧部,终于恢复了慕容政权,史称后燕。

  慕容垂一世英雄,只可惜后继无人。在他生前,夫人段皇后认为太子慕容宝不堪继承大业,曾劝说慕容垂易储。慕容宝怀恨在心,慕容垂一死,就逼迫段皇后自杀。此后慕容氏的帝王们走马灯一般登基和被杀,最终在公元409年的一场内乱中亡国。

  公元396年,四月,燕主慕容垂病故军中,慕容宝于中山即位;十月,北魏拓跋出井陉攻后燕,克常山。拓跋建北魏。

  《天龙八部》里的绝技“参合指”得名于一座古战场。慕容宝领兵伐魏,大败于参合陂,死伤惨重,于是他劝说老父亲替自己报仇。果然“老将出马,一个顶俩”,慕容垂出兵魏都平城,生俘三万口而归。胜利的队伍路过参合陂时,慕容垂见到前番战死者的累累尸骸,禁不住悲从中来,从此一病不起,死在还师途中。

  崔浩(381年-450年),字伯渊,小名桃简,清河郡(今河北清河县,一说山东武城县)人。北魏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北魏统一北方贡献重大。相传魏帝拓跋晚年为人苛刻,左右官员稍有小过就可能被治罪,于是群臣千方百计躲避他,唯独崔浩忠心耿耿,始终如一。拓跋知道后,赏了他一碗粥。

  祖冲之(429年-500年),字文远,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县),南北朝人,生于南朝宋,卒于南朝齐。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文学家,同时也是地质学家、地理学家和科学家。祖冲之生于乱世,却勤于钻研科学,既不盲目崇拜古人,又积极汲取古人著作中的精华,重造了指南车,发明了千里船、水碓磨等。他把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比西方国家领先了十个世纪。

  郦道元(470年-527年),字善长,北魏范阳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著名地理学家和文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不仅详细介绍了一千多条河流和它们流经的郡县,还把沿途物产、名胜、民俗民歌全都囊括其中。袁宏道说,古往今来的山水散文,郦道元第一,柳宗元第二。

  公元397年,拓跋攻破中山,后燕由邺迁都滑台。

  慕容垂是拓跋的外祖父,年轻的拓跋是在他的支持下消灭塞外诸部,建立北魏基业。可是渐渐强大起来的拓跋不愿听从慕容氏指挥,双方渐渐交恶。拓跋在参合陂打败慕容宝,巩固了政权,此后将精力逐渐转移到国家建设上来。他积极吸收汉族文化,按照汉族政治传统建立王朝。这一举措奠定了北魏到唐代五百多年里中国政治环境的基础,并且让鲜卑族成为掌握政权以后汉化最快、最彻底的一个北方少数民族。

  拓跋晚年变得暴躁易怒,不可理喻。现代学者分析,他是吃了太多的“五石散”,结果药物中毒,得了精神分裂症。按照道家服石派的理论,食用云母、朱砂等矿物质,就能成仙。所以晋代和南北朝的有钱人,都要嗑点儿药,以示时髦。拓跋贵为皇帝,当然更是药来张口。吃得多了,脑子也就出了问题。天赐六年(409年),拓跋死于一场宫廷政变。

  他留下的政治遗产深刻地影响着历史进程。北魏继续扫除十六国分裂局面,开启了北朝统治时期;鲜卑族成为中国北方的主人,后来的隋唐皇族身上都流着鲜卑族的血液。

  公元398年,北魏发万人修直道,自望都出倒马关至代,并徙吏民十余万口实代。

  公元400年,北魏改安州为定州,领中山、常山、巨鹿、博陵、北平、河间、高阳、赵郡。

  公元414年,北燕褚匡从临渝港出海,迁徙长乐居民五千户居民至和龙。

  公元436年,北魏发定州七郡民一万二千开莎泉道。

  公元462年,范阳遒人祖冲之修成《大明历》。

  公元485年,北魏行均田制。

  公元486年,北魏分置州郡。

  公元496年,北魏孝文帝定族姓流品,清河崔氏、河北范阳卢氏、赵郡李氏与荥阳郑氏、太原王氏为天下之冠。

  山东士族中,崔、卢、李、郑、王五姓称为高门。自公元5世纪以来,他们享有崇高的社会声望和政治地位。五姓高高在上,不和一般家族联姻。待到唐王朝建立,李世民令大臣修编《氏族谱》,臣子们居然把河北清河的崔家列为一等,而把皇族李家列为三等,叫李世民大动肝火。皇室一方面对五大家族的特殊地位愤愤不平,一方面也不能免俗,想方设法和五家联姻,以便改良自家血统。

  终唐之世,五大高门始终兴旺发达。直到宋朝,这种讲究门第的风气才渐渐消散。通行的儿童教材《百家姓》是最后一本氏族谱,那里面把赵姓列在第一位,因为宋朝皇帝姓赵。

  公元500年,曲阳北岳庙兴建。

  公元525年,高欢起兵。

  高欢的祖上是汉族人,因为犯法被发配到北边六镇中的怀朔镇。由于在怀朔长期和鲜卑杂居,高欢身上已经和鲜卑人看不出多大差别了。《北齐书》对高欢的记载,很有些神异。传说他在街上走过,就有云雾和雷声随行;又说他曾梦见自己脚踩群星在天上行走……后来他掌握了北魏大权,甚至逼得北魏孝武帝离家出走。

  高欢晚年统率大军攻打西魏,却被一代将星韦孝宽用弱势兵力阻击,寸步不前,愤恚而死。他死后葬在鼓山石窟寺,就是现在鼎鼎大名的北响堂石窟中。

  公元528年,尔朱荣击败葛荣,活跃于华北的六镇兵变被相继镇压。

  公元534年,高欢立元善见为帝,即东魏孝静帝,并迁都邺城。

  公元550年,高洋称帝,北齐建立。

  公元556年,高洋于鼓山开凿石窟,建南北响堂寺。

  公元580年,北周相州总管尉迟迥由邺城起兵讨伐杨坚,杨命韦孝宽等击迥。

  尉迟迥是北周的忠臣。杨坚杀了他,却爱上了他的孙女。韦孝宽战后焚毁了尉迟迥的根据地邺城,这座曹魏以来的古都从此繁华不再。

  公元581年,杨坚废周静帝,隋朝建立,改元开皇。

  公元582年,高宝宁引突厥、高丽侵掠平州。

  公元586年,发丁男十一万筑长城,二旬而成。

  真定龙藏寺在这一年建立。龙藏寺就是现在正定的隆兴寺,俗称大佛寺。大佛指的是寺中大悲阁内一尊高大的宋代铜铸千手千眼观音像。俗语说:“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寺里的隋代碑刻《龙藏寺碑》乃是书法史上的神品。

  公元591年,赵州安济桥建成。

  安济桥俗称赵州桥,由隋代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建造,坐落在赵县河之上。它是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敞肩石拱桥。超过50米的长桥翩然飞架,宛如仙迹。

  公元604年,杨广弑父即位。汉王杨谅起兵,不久兵败,所部吏民死、徙二十余万户。

  公元607年,隋改州为郡,实行郡县两级制。发河北丁男凿太行,以通驰道。

  公元608年,发民百余万开永济渠。

  永济渠是隋大运河的北部干渠,沟通黄河、海河水系。开凿它的直接原因是隋炀帝用兵高丽,须得转运粮草。永济渠工程是:凿渠将沁水引流到今武陟县境内,使沁水与淇水沟通;再利用曹操开凿的白沟,到达天津独流,又利用平虏渠北溯潞河(今北运河)而上,在今永清县北折入桑干河(今永定河);最后到达蓟县。因为丁男不给,炀帝征发女性参加劳役,引起巨大不满。

  公元611年,隋炀帝首次东征高丽,窦建德起兵。

  公元613年,隋炀帝第二次东征高丽,杨玄感起兵。

  杨玄感是隋朝开国功臣杨素的儿子,大业九年春炀帝东征高丽,在后方督粮的他趁乱起兵造反。杨玄感经常说:“我冒着株连九族的危险起兵,不是想追求荣华富贵,而是想解除百姓的劳苦。”人们很受感动,每天都有几千人自愿加入他的队伍。

  唐太宗征高丽时,有人诬告房玄龄要像杨玄感一样造反,吓得房玄龄赶快诚惶诚恐地向唐太宗请罪。

  公元614年,隋炀帝第三次东征高丽。

  公元616年,涿郡留守罗艺起兵。

  罗艺是隋末唐初格局河北的一方大豪。在隋末乱世中,他明智地投靠了唐朝,可是因为脾气暴躁,罗艺得罪了李世民。待到李世民即位以后,罗艺心中不安,因此起兵造反,很快兵败被杀。《新唐书》记载,罗艺使用的兵器是槊,可是在“说唐”系列小说里,罗艺善使一条银枪,他那子虚乌有的儿子“罗成”还是“天下第七条好汉”。

  公元617年,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十一月攻入长安,立代王杨侑为帝,遥尊杨广为太上皇。

  公元618年,宇文化及杀隋炀帝。李渊称帝。

  公元619年,刘黑闼投奔窦建德。

  窦建德(573-621)是隋末称雄河北的起义军领袖。他出身山东响马,占据河北以后建号“大夏”。窦建德讲义气,重然诺,能与将士同甘共苦,所以很得人心,但才略有限,最终不敌李唐,兵败被俘。李渊擒获窦建德以后,志得意满,轻率地将他杀害,刘黑闼等窦家旧部大感不平,为此重新起兵反唐。

  公元621年,五月,李世民俘虏窦建德,七月杀窦建德于长安。

  公元622年,刘黑闼引突厥兵攻河北。

  公元624年,唐定均田及租庸调法。

  公元630年,东突厥衰亡,部民分散至薛延陀、西域或降唐。

  公元644年,唐太宗征高丽,次年十一月回师。

  公元648年,契丹、奚族归附,置松漠、饶乐二都督府。

  公元654年,滹沱河泛滥,漂没五千三百户。

  公元690年,武则天即位,改国号为周。

  公元696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南侵。

  公元697年,契丹孙万荣屠赵州。

  公元698年,突厥南侵,连下飞狐、赵州。太子李显、狄仁杰统兵抵御,未至,突厥已退。

  狄仁杰是武周时期的道德典范,年轻时就有“北斗星以南第一贤德”的美誉。他也是当时最能干的官员。契丹、突厥先后侵略河北,武周政权都是靠狄仁杰出面收拾残局、安抚百姓。河北人民感戴他的功劳,为他建立生祠,四时祭祀。

  公元705年,张柬之拥立李显,杀张易之、张宗昌。武则天传位李显,复国号唐。

  公元714年,唐军六万击契丹,于滦河大败,全军覆没。

  公元738年,以幽州节度使兼领河北海运使。

  公元744年,平卢节度使安禄山兼领范阳节度使。

  安禄山是营州(今河北省长城以北及辽河以东地区)杂胡。因为聪明能干、会拍马屁、善于钻营,他从十几岁时担任捉生将起步,一步步捏上了平卢兵马使、平卢节度使、范阳节度使、河东节度使的印把子。到他五十出头时,安禄山盘算盘算手里的实力:按照唐代军制,应该足有士兵163900人,战马2600匹,可谓兵强马壮、天下无敌了。于是安禄山再不客气,竖起叛旗,一击搅碎了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春宵好梦。

  公元750年,安禄山兼领河北道采访处置使。

  公元751年,安禄山兼领河东节度使。

  公元752年,平卢兵马使史思明兼领北平郡太守、卢龙兵马使。

  史思明和安禄山一样,乃是大唐王朝培养的翻译人才。他善于在各方势力间纵横捭阖,占尽便宜。和安禄山一样,史思明死在自己懦弱的儿子手中,这是历史无声的嘲弄。

  唐朝是诗歌的时代,连史思明这样的粗坯偶尔也想附庸风雅。某日他想寄点儿樱桃给儿子史朝义,于是开口吟道:“樱桃一篮子,半赤已半黄。一半与怀王,一半与周至。”左右奇道:“要把后两句颠倒过来才押韵啊!”史思明闻言大怒:“不能颠倒过来,我儿子怎么能排在别人后面!”

  公元752年,安禄山反。

  公元756年,潼关失守,唐玄宗奔蜀,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

  公元757年,安禄山为其子安庆绪所杀。

  公元761年,史思明为其子史朝义所杀。平卢节度使侯希逸与范阳叛军作战多年,又被奚族侵掠,救援皆绝,乃率部浮海至淄青。

  公元763年,史朝义死,田承嗣、李怀仙、薛嵩降唐,安史之乱结束。

  田承嗣、薛嵩和李怀仙都是安禄山的部下,三人降唐以后,瓜分了河北大地。薛嵩是大将薛仁贵的孙子,他的降唐比较真诚,能够恪尽职守;而田承嗣则桀骜不驯、野心勃勃,不服朝廷政令,把他的魏博镇经营成实际上的独立王国。所以唐人袁郊的小说集《甘泽谣》中有一篇红线女的故事,以田承嗣、薛嵩之争为背景,塑造了神奇的剑侠形象。这个故事在京剧中演唱,就是梅派名段《红线盗盒》。

  公元780年,行两税法。

  公元782年,朱滔、田悦、王武俊、李纳结盟,各自称王,次年唐德宗下诏罪己,始去王号。

  公元812年,魏博军变,兵士拥田兴为留后。十月,唐宪宗以田兴为魏博节度使。次年正月,赐田兴名弘正。

  田弘正是田承嗣的侄子。与他那穷凶极恶的伯父不同,田弘正是一个忠厚的正人君子。田家世世代代都是粗鲁军人,偏偏田弘正居然是个精通《春秋左氏传》的文化人。他在魏州建立的藏书楼,收藏不下万卷,在那个印刷术还不流行的时代,这是非常惊人的成就。

  公元818年,淮西乱平,成德军王承宗归朝,次年淄青平,河南、河北藩镇悉尊朝廷约束。

  公元821年,卢龙、成德兵变。次年正月,魏博兵变,河北三镇重新割据。

  公元860年,镇州(今正定)天宁寺塔建成。

  公元867年,镇州临济寺住持义玄卒。

  公元875年,王仙芝、黄巢起义。

  黄巢是个颇有“文艺范儿”的起义军领袖,他的诗句“冲天香气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写得杀气腾腾,很有意思。可惜当时其他诗人和他没有什么共鸣,皮日休到了他的军中便不再写诗,韦庄的《秦妇吟》对他骂得很不客气。在“二五仔”朱温的出卖下,黄巢起义最终失败。

  公元882年,朱温降唐,李克用率沙陀军一万七千人南下镇压起义军。

  李克用是沙陀人的领袖,他的儿子李存勖与后梁政权争夺河北,最终取得了胜利。《残唐五代演义》说他有十二个义子,加上亲儿子李存勖,合称十三太保。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李克用得此十三太保之助,攻城略地所向披靡。李克用和十三太保的故事在戏曲中广为传唱,知名度极高,清代以来的秘密社会组织往往以十三太保相标榜。

  朱温本是黄巢部将,起义军战局不利,他就出卖战友投靠了唐朝。唐僖宗给他赐名“全忠”。这位朱全忠当然是不忠的。十多年后,朱全忠篡唐称帝,改名朱晃——晃为日光,和武则天改名武同一机杼。朱温的结局是被儿子朱友圭杀死,很像安禄山、史思明。

  公元884年,黄巢起义失败。

  公元904年,朱全忠杀唐昭宗。

  公元907年,朱全忠称帝,后梁建立。

  公元923年,四月,李存勖于魏州称帝,后唐建立,是为后唐庄宗。十月,后唐军入开封,灭后梁。

  欧阳修《伶官传序》:“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所指即为李存勖。此人年轻时骁勇善战,所向披靡,称帝以后却迷上了表演小品,整天和一帮“艺术家”厮混。有些缺德的伶人怂恿他妙选美女三千多人充实后宫,弄得全境扰攘。

  李存勖给自己起了个艺名,叫“李天下”。有一次他登台表演,连报两声艺名,不料一个最得宠的伶人敬新磨上前,给了他一记耳光。众人大惊,抓住敬新磨质问:你怎敢打天子耳光!敬新磨却不慌不忙地回答:李天下者,一人而已,喊第二声又是在招呼谁?

  挨了打的后唐庄宗居然被逗得哈哈大笑,重赏了敬新磨。

  公元926年,四月,李存勖中流矢身亡,李嗣源即位。十月,契丹卢龙节度使卢文进率众十余万归后唐。

  公元936年,后唐调河东节度使、北面总管石敬瑭为天平节度使,石敬瑭抗命,后唐以张敬达、杨光远征讨。七月,石敬瑭求救于契丹,请以父礼事之,十一月,契丹耶律德光封石敬瑭为大晋皇帝。晋割雁门关以北十六州给契丹,岁贡帛三十万匹。

  公元937年,契丹以幽州为南京。

  石敬瑭的竞争对手赵德均提出与契丹约为兄弟、赠送金帛;石敬瑭则直接拜上干爹、割让土地。契丹人一合计,当爹比当大哥划算,果断选择支持石敬瑭。

  石敬瑭以“儿皇帝”的臭名贻笑千古。拨弄他弄兵自立,并一手擘画了石晋政权无耻国策的祸首是大阴谋家桑维翰。后来大儒王夫之总结中国历史,得出结论:“谋国而贻天下之大患,斯为天下之罪人,而有差等焉。祸在一时之天下,则一时之罪人,卢杞是也;祸及一代,则一代之罪人,李林甫是也;祸及万世,则万世之罪人,自生民以来,唯桑维翰当之。”在王大师看来,桑某人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号大坏蛋。桑维翰是秦桧的祖师爷,秦桧很多手腕都隐隐蹈袭他的故伎。秦桧只是被动地阿附金人,桑维翰却主动勾引契丹,可见其丧心病狂。

  石敬瑭和桑维翰的倒行逆施非常不得人心,连他们的同恶刘知远都觉得“儿皇帝”太过丢人。手握重兵的将领安重荣索性扯起大旗单干,起兵抵抗契丹。后来的秦桧害怕岳飞学习安重荣,因而匆匆炮制了“血溅风波亭”一案。

  公元942年,正月,安重荣兵败被杀。六月,石敬瑭死,养子石重贵即位。

  公元946年,契丹攻取大梁,晋出帝石重贵被俘,后晋灭亡。

  既然石敬瑭自认干儿子,按辈分算下来,石重贵就应该是契丹的孙子。可是石乖孙在讣告上署名孙儿,而没有称臣,契丹爷爷却老大不痛快。石敬瑭死后第二年年底,契丹派兵南下攻晋。

  后晋是一个虚弱的政权,掌握兵权的主要将领杜重威等人内战是一把好手,对外则怯敌如鼠。随着契丹打进大梁,设计勾引契丹的罪魁桑维翰也结束了罪恶的一生。

  公元947年,二月,契丹改国号为辽。刘知远称帝,后汉建立。

  刘知远是辅佐石敬瑭称帝的大将,官拜邺都留守、广晋尹、归德军节度使、侍卫马步都指挥使、同平章事,军政大权一手掌握。在《白兔记》等古代戏曲小说中,他是穷小子“咸鱼大翻身”最典型的代表。传说刘知远年轻时打算投军,就有一个瓜精给他送来盔甲。

  公元950年,后汉枢密使、邺都留守郭威引兵趋东京,后汉隐帝死于乱兵。郭威立宁武节度使刘为帝。腊月,将士拥立郭威为帝。

  郭威死后,传位养子柴荣——梁山好汉小旋风柴进的祖宗,是为周世宗。周代汉、宋代周,如出一辙,难怪赵匡胤毕生小心翼翼。

  刘知远、郭威、柴荣,三位皇帝都做过邺都留守。

  公元953年,沧州铁狮子铸成。

  沧州铁狮子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铁铸件,重约50吨

  公元960年,赵匡胤称帝,北宋建立。

  赵匡胤祖籍涿州,军汉出身。旧小说说他英雄了得,一条铁棍遍打四百军州;又说此公豪侠仗义,不贪女色,千里送京娘,“一邪不染”。不过陈桥驿黄袍加身,未免有欺负柴家孤儿寡母之嫌。

  公元967年,黄河屡决,宋命大名、沧州等十七府长吏兼河堤使。

  公元972年,黄河大名段决口,宋发丁夫五万塞河。

  公元975年,镇州龙兴寺大悲阁竣工。

  大悲阁高三十米,崇丽端严,据传系宋太祖敕建。阁中铜铸千手观音造像,俗称“大佛”。谚云:“沧州狮子定州塔,真定府的大菩萨。”诨曰:“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公元976年,赵光义即位,改元太平兴国。

  据说华山道士陈抟——传下《无极图》的那位大仙——某日偶遇一名妇女,肩挑两个箩筐,筐里各坐一名小儿。陈抟大喜,言道:两个皇帝一肩挑。这两名小儿,便是赵匡胤和他的弟弟赵光义。

  赵光义把哥哥打下的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孙。后来南宋高宗赵构因独生子早逝,决定将皇位归还赵匡胤一脉。赵构选择的接班人是孝宗赵,南宋的有道明君。

  赵光义爱读书,他说:开卷有益。

  公元979年,宋灭北汉,乘势伐辽,先胜后败。

  是役宋太宗亲征,战败后太宗狼狈逃至涿州。京剧《辕门斩子》,杨六郎唱“我大哥替了宋王死”,故事背景就是这场大战。

  公元986年,宋军三路攻幽州,大败,辽兵南下取瀛、邢、深州,大掠。

  杨家将的故事,在明代小说《杨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义》和清代内廷承应戏《昭代箫韶》中彻底定型。真实的历史中,杨业号称“杨无敌”,他的第六子杨延昭“有父风”(宋真宗语),智勇双全。河北人习惯把很多宋代军事工程看做杨六郎的遗迹,其中最出名的是保定“杨六郎引马洞”。

  公元986年一战,史称“雍熙北伐”。宋军一月出兵,以曹彬、米信为一路,出雄州;田重进为一路,由定州出飞狐;潘美、杨业为一路,出雁门。

  北伐之初,潘美取得云州、朔州等地。战事至五月,宋军粮草不继,狼狈回师,辽兵掩杀至拒马河,涿州失陷。七月,辽兵十万南下,潘美大败于飞狐。杨业护云、朔四州民南迁,中途受辽军伏击败死。十二月,辽军下瀛州,宋军死者数万。辽军继下邢州、深州,纵兵大掠。这段故事,后来被传唱为《李陵碑》、《铡美案》等戏曲。

  公元989年,宋北面缘边巡检尹继伦袭辽兵,大胜,辽数年不敢南向,辽宋双方战略渐趋保守。

  公元993年,宋何承矩主持开挖缘边塘泊。

  河北中部烟波浩渺的白洋淀、文安洼等塘泊,当年都是宋军的液态长城。

  公元1000年,宋令河北征民为强壮,户凡二丁、三丁籍一,四丁五丁籍二,六丁、七丁籍三,八丁以上籍四。

  公元1004年,辽大举攻宋,宋平章寇准力促真宗亲征,双方订约,以白沟为界,结为兄弟之国。宋致辽岁币三十万。

  公元1012年,辽改幽都府为析津府。

  公元1040年,宋籍河北、山东民为弓手、强壮,河北得十九万三千丁。

  “强壮”平时为农,战时为兵,每年冬季农闲时训练。兵员要在手背上刺字。《水浒传》中常说的“都头”,就是“强壮”的中级指挥官。河北百姓生长边地,骁勇善战,被宋代君臣看作最可靠的军事力量。

  宋政权特别重视强壮、山水寨等“义勇军”、民兵组织。这种做法非常扰民,南宋诗人尤袤描写道:“驱东复驱西,弃却锄与犁。无钱买刀剑,典尽浑家衣。”

  公元1042年,辽遣使索地,宋以大名府为北京,以加强边备。年末议定:宋赠岁币十万,称贡,两国言和。

  大名府是由河北赴汴京的要道,位置险要,人物繁华。梁山好汉到此集体游览过灯节。

  公元1044年,欧阳修任河北转运使。

  欧公方在河北为官一年,即贬官滁州。他在滁州写的《醉翁亭记》,据说连当地妓女都能背诵。

  公元1047年,宋贝州卒王则起义,自号东平王。

  公元1055年,宋定州开元寺塔建成。

  宝塔高耸云标,可觇契丹动静,故称“敌塔”。

  公元1069年,宋行青苗法。

  公元1071年,宋发丁夫十万修漳河。

  公元1093年,苏轼以礼部尚书出知定州。

  公元1119年,太行山宋江起义。

  南宋龚开《宋江三十六人赞》提到,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河朔,京东官军数万无敢抗者”。

  宋代的强盗的确很可能“杀人放火受招安”。《孔氏谈苑》卷三记载,大盗廖恩接受招安以后,某次向上级递交工作履历,据实汇报:自参加工作以来,“并无公私过犯”。而他同事的履历上则写道:担任信州巡检期间,因捉拿廖恩不力,曾受停职处分……

  公元1122年,宋、金结“海上之盟”,相约夹击辽,辽灭亡。

  宋军的主将是大太监童贯,当时朝野称为“童太师”,灭辽后加封郡王,又叫作“童大王”。金辽交战,辽军败绩;宋辽交战,宋军却先败于白沟,再败于燕京。金国认为宋军太过无能,拒绝将燕云十六州的全部土地归还这手下败将的手下败将。最终,宋只收回了燕京和涿州、易州、檀州、景州、蓟州。

  北宋与金约灭辽,金灭北宋;南宋与蒙古约灭金,元灭南宋。

  公元1125年,金分兵两路南下攻宋,宋徽宗震恐,传位太子赵恒。

  公元1126年,金下汴京,宋钦宗奉表降金。康王赵构开府相州。

  公元1127年,金掳徽、钦二帝北行。宋统帅宗泽联结河东、河北义民。义民王彦组织“八字军”。

  公元1128年,宗泽病故。金下大名府。

  公元1130年,金立宋叛臣刘豫为“大齐”皇帝,建都大名。

  刘豫性贪而怯,他的“伪军”在战场上没有任何表现。金朝主子非常气愤,最后干脆废除伪齐,刘豫则废为蜀王。

  公元1140年,宋岳飞、金兀术战于郾城。金屯田燕南。

  公元1153年,金海陵王改燕京为中都。

  金朝诸帝多精于文章、书法,海陵王更是其中翘楚。他的诗词都是金朝第一流,尤其是词,压倒同时南宋词人。但海陵王弑兄篡位,得国不正;加之妄动干戈,所以不得令终。最使人诟病的是,海陵王不仅残暴不仁,而且渔色无度。宋元话本批评他,“政事文章俱不用,唯须腰下硬邦邦”。

  公元1160年,金于诸路征汉人为兵,每路各万人。

  公元1193年,金募缺食人户三十六万修漳河堤岸。

  公元1200年,蒙古兵入金,至中都附近。

  公元1206年,蒙古各部推铁木真为大汗,号成吉思汗。

  公元1214年,蒙古围金中都,金献公主、金帛、童男女,围解。金迁都汴京,太子留守中都。

  公元1215年,蒙古下中都,置燕京路,治大兴府。

  公元1227年,蒙军将领史天泽缮真定城、张柔缮保州城。

  史、张都是蒙古军中重要的汉族将领,享有“拔都”的荣誉称号。二人战功赫赫,封公拜相,他们的家族享有真定、保定治权,称为“世侯”。史天泽和他的第九子史樟是元代杰出的曲家。张柔在保定留有大慈阁和古莲池等名胜。

  公元1231年,蒙古设中书省,领山东、山西、河北之地,号“腹里”。耶律楚材任中书令。

  公元1236年,蒙古定课征之法,分赐诸王、后妃、公主、勋臣“五户丝”。蒙古太宗进真定民户为太后汤沐。

  公元1238年,燕京建太极书院。书院立周敦颐祠,延理学家赵复讲程朱之学。

  公元1260年,蒙古忽必烈即皇帝位。

  公元1262年,郭守敬为忽必烈陈水利六事。

  郭守敬,邢台人,数学家、天文学家、水利家。按规定,元代官员七十岁退休,郭守敬的退休报告却被朝廷驳回:郭老是神仙,不用退休!从此元朝有了定例:翰林太史司天官不致仕。

  郭守敬是中国古代科技的一座高峰,他有三大“不可及”:水利之学、历数之学、仪象制度之学。

  公元1264年,蒙古以燕京为中都。

  公元1265年,蒙古定地方官制,以蒙古人充达鲁花赤,回回人为同知,汉人为总管。

  公元1267年,蒙古筑中都城。

  公元1271年,蒙古改国号“大元”,并改中都为大都。

  公元1274年,元太保刘秉忠卒。

  刘秉忠,邢台人。刘太保原本是位“子聪和尚”,大约忽必烈觉得既然这位大和尚行军打仗不以杀人为意,应该也不会害怕“山下女人是老虎”,于是便给他娶了蒙古太太。他是忽必烈最倚重的臂膀,明里负责出谋划策,暗中兼管请神算卦。

  公元1291年,郭守敬修大都至通州运河。

  公元1300年,关汉卿病逝。

  关汉卿,今安国市伍仁村人,一生主要生活在大都。关汉卿靠医术谋生,他是个叛逆的戏曲作家,写妓女风情戏,在好友的葬礼上开恶劣的玩笑,并且自称“铜豌豆”,即老嫖客。

  关汉卿是元代最伟大的戏曲家,号称“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

  公元1328年,元泰定帝病故,大都、上京诸王争位,河北战乱。

  公元1351年,元发十三路民夫十五万开黄河故道,刘福通、韩山童红巾军起义。

  西方灵知主义思想体系宣扬光明与黑暗的战斗,代表光明的未来救世主在不同宗教和语言中被称为弥赛亚、马赫迪、弥勒等等。这一思想体系在中国的变形之一是邪教“白莲教”。韩山童和刘福通都是白莲教教首,他们通过宣扬弥勒或明王降生来号召教徒,组织起义。

  公元1355年,刘福通立韩林儿为帝。

  公元1363年,刘福通战死,一说为朱元璋溺毙,红巾军起义失败。

  公元1368年,朱元璋遣徐达攻取北京,元顺帝北遁,元亡。

  公元1368年,正月,朱元璋于南京称帝,定国号大明,建元洪武。

  公元1369年,正月,置河间长芦都转运盐司。三月,设北平行中书省,治北平府。

  公元1370年,封皇子朱棣为燕王,居北平,迁各地民户屯田,以实人口。

  公元1371年,籍北平、山东故元汉军14万户,3户出一卒,分隶北平诸卫。

  公元1375年,改燕山都卫为北平都指挥使司。

  公元1380年,燕王朱棣就藩。

  公元1381年,徐达出镇北平,发燕山卫卒15100人修永平、界岭等32关,置山海卫。

  次年年底,明长城山海关落成,是为“万里长城第一关”。关城内原有徐太傅祠,俗名“显功庙”,纪念建城决策者徐达。

  公元1388年,迁山西贫民往垦真定、彰德、临清、归德等处闲田。

  “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元末明初,经过战争的蹂躏,河北地区居民逃散,人烟稀少,洪武、永乐两朝因而采取了移民实边的政策。被征发的百姓并不情愿背井离乡来到河北的荒原,据说他们是在绳索绑缚下踏上征途,只有如厕时才能得到短暂解脱——于是,汉语多了一个妙词:解手。

  国人有个奇怪的文化习惯:各地居民都不自认本地土著。四川人都说,我们祖宗是“湖广填四川”而来;广东人都说,我家宋朝时家住开封珠玑巷;东北人都说,我太爷爷当年闯关东;河北人都说,我的老家在山西大槐树……

  公元1391年,朱元璋十九子朱封谷王,统上谷、宣府。

  公元1398年,闰五月,朱元璋去世,皇太孙朱允即位。六月,朱棣自北平奔丧,明惠帝诏止之。齐泰、黄子澄建削藩之议。

  公元1399年,七月,朱棣以诛齐、黄之名起兵。

  公元1402年,六月,靖难军下南京。七月,朱棣即皇帝位,是为明成祖。九月,迁山西贫民实北平。

  公元1403年,正月,以北平为北京。三月,改北平行都司为大宁都司,徙治保定。

  公元1411年,工部尚书宋礼等开会通河,漕粮重达河北。

  明清北京人食用的大米产自南方,由漕运运达,故称江米。北方话至今仍把糯米叫作江米:包粽子,那是江米小枣;吃点心,有江米条。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黄河原武段决口,洪水挟带泥沙,淤塞会通河三成以上河段,大运河漕粮北运受阻20年之久。

  公元1418年,诏修天下郡县志。

  方志是非常重要的历史资料。据朱士嘉先生统计,我国现存宋代方志33种,元代13种,明代867种。所以,对全国大部分地区来说,明代编修的这批方志,就是本地最早的资料宝库。

  由于方志刊印较多,藏书家多不措意收藏,以至今日明刊方志已是非常珍贵的善本。中国乃至亚洲最古老的藏书楼——宁波天一阁藏有大量明代罕见方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共计影印107种。国家图书馆前身——北京图书馆建立时,鲁迅先生主持购买了一大批方志。

  公元1429年,命山海卫至蓟州守关军士屯种左近荒田。

  公元1430年,设易州柴炭山厂。置北直隶巡抚。

  紫荆关出产的青信木、白枣木、牛肋木等硬杂木,可以制成火旺耐烧、不生灰烟的绝佳好炭。皇帝取暖的特供炭,是把易州山厂精选的佳炭截成一定规格尺寸,然后装在刷过红土的小圆箩筐里,所以叫作“红箩炭”,非常有名。

  公元1431年,诏北直隶地方新开荒田永不起课。

  直到几十年前,原北直隶地区仍有大面积荒田可供开垦。

  公元1437年,置宣府巡抚。

  公元1440年,定长芦盐场开中盐例,定常股、存积之法。

  公元1449年,七月,蒙古瓦剌部也先内犯,太监王振挟英宗亲征。八月,英宗被俘于怀来土木堡。十月,也先以送英宗还京为名,犯紫荆关,直抵北京。兵部尚书于谦严守九门,激战5日,也先引去。

  公元1450年,闰正月,移易州柴炭山厂于平山、灵寿。八月,也先和议成,送英宗归京。尊英宗为太上皇。

  公元1457年,柴炭山厂仍迁易州。

  公元1472年,五月,以北直隶地广,分置顺天巡抚、保定巡抚。

  公元1484年,北京、永平、宣府地震。

  公元1492年,更定开中盐法,由纳粮输边改为纳银运司。定民养官马,十丁养儿马一匹,十五丁养骒马一匹。

  “江南之患粮为最,河北之患马为最”——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古代战争,骑兵强者得天下。人吃马嚼开销巨大,钱从哪里来?朱元璋一拍脑袋:叫老百姓家家给我养马!于是,明朝有了这条基本国策。

  民养官马的规定十分严格,寄养在百姓家里的种马,每年必须繁衍滋生,扩大马群;马儿全要膘肥体壮,精神抖擞。若是谁家不能每年如数交上好马,就要以好几倍于市场的价格赔偿,一匹马的价格,至少超过中等人家一年的收入,很多人因此破产。

  据说“南方气候不适合养马”,江南地区的马役,后来改为征收养马银。而河北接近前线,马政备受重视,宣德三年奏准,北直隶每三丁养骒马一匹,二丁养儿马一匹。明政府还派军队为养马提供技术指导。到张居正上台,终于革除了民养官马的苛政,此后明朝征收专门经费,交由太仆寺负责购买军马。

  张居正的设想近乎完美。可他想不到的是,败家皇帝居然挪用公款,挥霍一空,到明末战争急需战马时,明代马政已经解体。

  公元1498年,增筑山海至居庸边墙城堡。清丈顺天、永平地亩,计亩征银,以供军需。

  公元1510年,刘六、杨虎起义,时号“响马盗”。

  刘六刘宠、刘七刘宸哥俩出身文安农户,打小儿喜欢舞枪弄棒。杨虎是交河军汉,娶了一个彪悍的老婆。

  刘家哥俩的经历酷似武侠小说:当过捕快,劫过大牢,游走太监和大盗之间。一不小心,哥俩玩大了,刘六、杨虎起义,得众17万,转略八省,天下震动。

  起义失败后,明武宗扒了六个起义领袖的人皮,制成马鞍骑着解气。刘六、刘七倒没受这个罪,他们先后在战斗中阵亡。

  公元1512年,作家马中锡病故于狱中。

  马中锡,河北故城人,成化十年乡试解元,成化十一年进士。马中锡为官清正,声誉很高。他晚年受命镇压刘六起义,主张招抚刘六,但没有成功,后来刘六劫掠故城县,因为感念马中锡恩德,未曾伤害他的家人。有小人借机生事,诬陷马和刘六勾结,天启皇帝昏庸,将马中锡下狱。

  马中锡的寓言小说《中山狼传》,塑造了东郭先生和狼的艺术形象。

  公元1532年,何栋、徐元祉治理滹沱河。

  公元1550年,蒙古俺答部大举内犯,直抵北京城下,大掠八日而退。

  公元1551年,准俺答部互市,开大同镇羌堡、宣府张家口堡马市。

  故元北遁,原本携带了大批手艺匠人。谁想二百来年过去,不肖子孙们愣是把手艺丢得精光。到俺答汗的时代,蒙古物资奇缺,很多部民家里连铁锅都没有,吃腻了羊肉串,想吃涮羊肉成了一个大问题。明朝大臣知道他们经济困难,越发卡着蒙古诸部的脖子,不许互市。俺答汗被逼得干脆带领人马抢劫,抢走铁锅无数。明朝被抢怕了,这才同意开放边贸市场。

  其实明朝也不吃亏,8两银子买一匹好马,比自己养马实惠得多。

  1552年,停各边马市。

  停市的主要原因是蒙古各部实在不大厚道,头一天做完生意,第二天就过来抢劫。

  公元1569年,用兵部侍郎谭纶请,筑山海至居庸敌台三千。

  公元1571年,改马政,以征银代寄养。部分试行一条鞭法。用总督谭纶、总兵戚继光请,筑蓟镇、昌平敌台一千二百。

  公元1578年,用张居正议,清丈全国田亩。

  公元1581年,以互市马饶,诏尽卖民间种马。停遵化铁场。

  自明初起,遵化铁场就为明王朝提供制造兵器的优质钢铁。铁场关闭的原因是,经过两百年的开工,附近山上的树木已被采伐一空,炼铁需要的木炭不敷使用。在遵化铁场最后的岁月里,工匠先要费尽心思购买柴炭,有多少炭,炼多少铁。铁场关闭后,明军武器越来越差。萨尔浒之战前,明朝大军誓师演武,居然上演了一场闹剧。因为兵器陈败腐朽,三刀才斩下祭天的牛头,大将刘招孙驰马试槊,结果枪头当场断落在地!

  公元1596年,始于畿内开矿。

  开矿本来是便民利民的好事,可是万历皇帝用太监收税,把好事生生变成了坏事。太监身体残缺,容易心理变态,又不怕断子绝孙,所以一个个蚊子肚里刮油,往死里要钱。监矿太监到人家田地房屋所在,随手一指:这里有矿!该户人家必定倾家荡产。

  公元1618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告天攻明。明开征辽饷,全国田赋亩加三厘五毫,后增至每亩九厘。

  明初本有规定,开垦荒田永不起课。

  公元1622年,闻香教教主王好贤、徐鸿儒、于弘志起义。

  王好贤的老子王森,是万历年间滦州石河口村一个臭皮匠。传说有一天,王森从老鹰爪下救出一只会说人话的妖狐。妖狐为了答谢,割下自己的半条尾巴送给王森。这条尾巴会发出一股异香,闻到香气的人无不神魂颠倒,乖乖拜在王森面前,成为他的信徒。于是,仗着半条狐狸尾巴和“三分之一诸葛亮”的好头脑,王皮匠创建了闻香教。

  闻香教在短短二十年间发展了两百万信徒,其中包括太监、外戚甚至万历皇帝的小老婆。教众每年要向王森进奉钱财,称作“朝贡”。王森的教令,通过飞筹竹签,一天能传达好几百里。

  公元1627年,赵南星病逝。

  赵南星,河北高邑人,吏部尚书,东林党领袖。

  宦官魏忠贤专权,赵南星、顾宪成、邹元标主持清议与之对抗,世称“海内三君”。赵南星被迫害充军,病故山西代州。他的正直、傲岸受到全国上下的共同崇拜。

  公元1629年,十月,后金皇太极自喜峰口突入长城,陷遵化、三河,围北京。袁崇焕自山海关回援北京。十二月,皇太极还师,归途陷遵化、永平、迁安、滦州。

  公元1634年,后金军再次入长城攻略。

  公元1636年,后金第三次入长城攻略,大儒鹿善继殉城。

  公元1638年,后金第四次入长城攻略,故大学士孙承宗满门殉国。

  孙承宗文武全才,知人善任,麾下袁崇焕、鹿善继、茅元仪等将佐人才济济,本可力挽狂澜,只手回天,无奈朝中小人诋毁不断,最终只得黯然归隐。事后清朝君臣追忆,不由暗称侥幸。

  公元1642年,后金第五次入长城攻略。

  公元1644年,三月,李自成大顺军入北京,明崇祯帝自缢。四月,李自成攻山海关,总兵吴三桂乞师于清。李自成败归北京,称帝,西逃山西。十月,爱新觉罗·福临即皇帝位,定都北京,建元顺治。十二月,清廷以近京州县无主荒田授八旗军士,俗称“跑马圈地”。

  大顺军分兵两路进攻北京。第一路部队,主力由李自成亲率,大部自大同东进,攻克宣府之后折而向南,顺着居庸、昌平,一路攻到北京;别部由任继荣率领,从固关经真定、保定,会师北京。

  另一路部队在刘芳亮指挥下沿着黄河北岸东进,由河南北上,横扫半个河北,最后进京。

  公元1645年,设张家口、古北口章京。谕户部,如民不能资生,欲投入满洲家为奴者,本主秉部,即许投充。六月,颁剃发令,限令到十日内尽行剃发。

  髡发是北方少数民族的象征,当年匈奴等族,都有此风俗。剃发胡服,在古人看来,叫作“用夷变夏”,是孔子和朱熹最痛恨之事。所以对汉族人而言,剃头是最痛苦、最屈辱、最无法容忍的大事,剃了头,就代表抛弃一切荣誉,彻底屈服。当时有人作了首无奈的滑稽打油诗:闻到头堪剃,何人不剃头!有头皆要剃,无剃不成头。剃便由他剃,头还是此头。君看剃头者,人亦剃其头。

  有趣的是,人活着一辈子要作髡发系辫装束,死后留给孝子贤孙叩拜的画像,却允许画作汉人模样。这个叫作:活从死不从。

  公元1648年,许满汉通婚。定官民服制,悉依满装。

  可是戏台上却要穿着前明服饰。直到清末,河北梆子、粤剧、文明戏等剧种方才打破陈规,纷纷上演时装剧。

  公元1651年,许民出山海关垦地。

  公元1660年,置直隶巡抚。

  公元1661年,置直隶总督。

  公元1663年,于遵化州建顺治孝陵。

  公元1669年,谕自后圈占民间房地永行停止,无地旗民于口外闲地拨给。裁直隶、山东、河南总督。

  公元1675年,孙奇逢逝世。

  孙奇逢,容城县人,理学大家,与黄宗羲齐名。

  公元1681年,建木兰围场。

  公元1686年,魏裔介卒。

  魏裔介,清代著名理学家。世上有两种理学:修炼圣人的理学和捧臭脚的理学。操守高洁的孙奇逢是真理学;装模作样的魏裔介也来讲究理学,大讨皇帝欢心,于是高官得做、骏马得骑:这就是捧皇帝臭脚的假理学。

  魏裔介这样的人多了,理学的名声就臭了。清代学术的主流,不再是理学,而是朴学。

  公元1691年,收藏家梁清标逝世。

  公元1693年,改宣府镇为宣化府,统八县。

  公元1698年,直隶巡抚于成龙治浑河,康熙赐名永定河。

  清初有个老于成龙,号称天下廉吏第一;有个小于成龙,乃是治河名臣。小于曾是老于手下。

  公元1702年,热河行宫破土。

  公元1704年,颜元逝世。

  颜元,号习斋,博野县北杨村人,一代大儒。他的学问,既有宋明理学的精微思辨,又包含科技、政治、军事、经济、法律等多方面的实际知识,用他的话说,就是“礼、乐、兵、农”,或者“礼、乐、射、御、书、数及兵、农、钱、谷、水、火、工、虞”。其高足李得了真传,世称“颜李学派”。

  颜元、李都是武林高手。

  梁启超盛赞颜元:“其对于旧思想之解放,最为彻底。”钱穆推举颜元为清代学术思想第一大师,“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章太炎说,颜元质朴凝重的学风令人钦敬,可谓“燕赵之士钝如锤”。

  有人攻击胡适:你的学问都是从颜元那里偷来。

  公元1711年,热河行宫赐名“避暑山庄”。

  地名产生巧合,当地谚云:避暑山庄真避暑,百姓都在热河中。

  公元1712年,诏民人出口外耕种者,直隶巡抚查明年貌、籍贯,造册送部,不得任意往返。

  公元1715年,谕直隶村庄皆立义学。

  公元1723年,置热河直隶厅。以直隶巡抚李维钧请,将丁银摊入田课。

  公元1731年,改天津直隶州为天津府。易州雍正泰陵动工。

  公元1733年,李逝世。

  公元1739年,开海运之禁。

  公元1748年,直隶总督方观承自浙江引种红薯。

  公元1763年,曹雪芹逝世。

  曹雪芹,祖籍丰润,内务府包衣。

  蔡元培:《红楼梦》影射明清历史,林妹妹暗指姜宸英。

  胡适:楼上是大笨伯在猜笨谜。

  胡适:《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传式小说。

  蔡元培:您老会把自己家写成“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吗?

  公元1765年,方观承《棉花图》奏进。

  公元1778年,改热河直隶厅为承德府。

  公元1805年,纪昀逝世。

  好色,爱吃肉,读书前无古人之多。

  我爱写诗,我不爱大烟袋,我是纪晓岚。

  公元1810年,设热河都统。

  公元1813年,那彦成刻《莲池书院法帖》石刻。

  直隶总督那彦成是大学士阿桂之孙,家藏大量法书名帖。石刻置于保定莲池书院。

  公元1816年,崔述逝世。

  崔述,魏县人,考据专家,古史辨伪大师,“古史辨”学派的中国祖师。遗作由弟子汇为《东壁遗书》。

  梁启超:豪杰之士。

  刘师培:述书之功在于范围谨严,而不在于逞奇炫博。

  胡适:科学的考古家崔述,古今来没有第二个人比他的大胆和辣手了。

  顾颉刚:崔述的《考信录》确是一部极伟大又极细致的著作,我是望尘莫及的。

  公元1824年,程含章建议疏浚直隶诸河海口,修千里长堤,均奏准。

  公元1831年,王清任逝世。

  王清任,玉田县人,医学家。其《医林改错》绘有25幅人体脏器构造图,比较准确地标明了人体器官位置、构造、功能、血管分布。

  鲁迅曾批评:中医“只把人的肚子看作一个大口袋,里面装着莫名其妙的东西”。以此视之,王氏可称伟大。《中国医学史略》认为:“就他伟大实践精神而言,已觉难能可贵,绝不逊于修制《本草纲目》的李时珍。”

  王清任武艺高强,是个武秀才。

  公元1840年,侵华英军战舰20艘,士兵4000人北犯。钦差大臣琦善会义律于大沽,同意惩办林则徐,议定英船退回南方后谈判解决。

  公元1841年,一月,清政府对英宣战。六月,《广州条约》签订,直隶海防保留调兵3000人,其余军力撤回原汛地。

  公元1842年,撤新疆伊犁镇总兵,移置天津,驻芦台,改称通水镇总兵。

  公元1846年,谕凡康熙年间各省旧建之天主教堂,除已改庙宇、民居者,准许给还该处奉教之人。

  公元1853年,太平天国将领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率兵两万北伐。清廷以惠亲王绵愉为奉命大将军,科尔沁郡王僧格林沁为参赞大臣,复命恭亲王奕办理巡防事务。

  太平天国官制复杂:林凤祥为“天官副丞相”,李开芳为“地官正丞相”,吉文元为“春官副丞相”。

  公元1854年,英、法、美三国代表率兵船至大沽口要求换约,无果南返。

  公元1855年,林凤祥、李开芳先后被擒。六月,黄河改道,夺大清河入海。

  公元1858年,三月,英、法、美、俄四国公使分别照会大学士裕诚,限六天内派员至大沽谈判修约。四月,英法联军攻陷大沽炮台,清廷以僧格林沁为钦差大臣,督办京津防务。五月,清政府与俄、美、英、法分别签订《天津条约》。

  公元1859年,英军兵船闯大沽口被守军击退。

  公元1860年,英法兵船200余艘、兵20000多名攻陷天津、北京。咸丰皇帝避难热河,恭亲王奕为钦差大臣办理和局。

  公元1861年,咸丰皇帝病死热河行宫,子载淳即位。皇太后那拉氏、恭亲王奕发动政变。白莲教起义,三口通商大臣崇厚挑选兵勇,由英国教官训练洋枪队镇压。

  公元1865年,曾国藩督办直隶、山东、河南三省军务。

  公元1866年,奕奏准设立天津机器局,崇厚任督办。

  在李鸿章辛苦经营下,机器局发展壮大,成为规模巨大、工艺齐全的兵工重镇。被八国联军摧毁之前,机器局甚至可以制造潜水艇。

  公元1870年,直隶总督曾国藩查办天津教案。

  公元1875年,直隶总督李鸿章、两江总督沈葆桢分别督办北洋、南洋军务,并于直隶磁州、福建台湾试办煤铁矿。

  公元1877年,李鸿章创办开平矿务局,唐廷枢出任总办。

  公元1880年,李鸿章于天津机器局内附设北洋水师学堂。李鸿章建立津沪间电报线,于天津开办北洋电报学堂。

  公元1881年,唐胥铁路建成通车。

  公元1885年,李鸿章设立天津武备学堂。

  公元1886年,王灏汇刻《畿辅丛书》刊成。

  公元1889年,张之洞奏建卢汉铁路。

  公元1891年,李鸿章督办关东铁路,于山海关设北洋官铁路局。

  公元1894年,中日开战,丁汝昌率兵舰巡缉秦皇岛、山海关海域。广西按察使胡芬于天津小站编练新军。

  公元1896年,直隶总督王文韶、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设卢汉铁路公司。山海关北洋铁路学堂创办。

  公元1898年,总理衙门奏准自开秦皇岛为商埠。直隶总督王文韶奏办畿辅大学堂,劳乃宣为总办。义和团运动兴起。

  秦皇岛,第一处中国人自己开放而不是列强以不平等条约强加的通商口岸。

  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美国人胡佛、德国人崔德琳借机骗取、强占开平矿务局。

  矿务局开山掌门人唐廷枢去世,执掌朝政的醇亲王就把这个肥差赏给了自己府里的仆人张翼。区区一个奴才能有多大见识?好端端的矿务局被他搞得乌烟瘴气。洋兵轻轻一吓唬,张翼就把国家的矿务局给私“卖”了——偌大的唐山、秦皇岛,居然只卖了五万英镑。

  骗子胡佛发了大财,后来当上美国总统。

  公元1902年,直隶总督袁世凯建立直隶省大学堂,直隶农务学堂,北洋行营将弁学堂,天津、保定警务学堂,直隶师范学堂。

  畿辅大学堂在八国联军侵华时遭到焚毁。袁世凯于其基础上建立直隶省大学堂,后改称直隶高等学堂,亦称保定大学堂,1913年并入天津大学的前身北洋大学——直隶、北洋两校的西学总教习都是美国人丁家立,学术传统相近。

  直隶农务学堂后更名直隶高等农业学堂,并演变为河北省立农学院、河北农业大学。北洋行营将弁学堂即保定军校前身,中国最高军事学府。

  按照庚子条约,天津不能驻军,袁世凯便以警察作为替代。两警务学堂次年合并为北洋巡警学堂,是中国正规警务教育的开端。

  公元1902年,袁世凯委派周学熙创办直隶工艺总局。

  直隶工艺总局大大促进了河北实业的发展,使河北成为全国近代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它带动的著名企业有万益有限公司(织造毡呢等物)、济安自来水有限公司、北洋劝业铁工厂、北洋烟草公司、唐山启新洋灰公司等等。

  公元1905年,科举考试废除。京张铁路动工。革命党人、直隶高等学堂学生吴樾行刺出国考察宪政五大臣。

  公元1906年,袁世凯下令筹建滦州煤矿。

  公元1909年,张之洞逝世。

  张之洞,南皮县人,清末杰出政治家,中国近代化事业的重要推动者,著名学者、诗人,“官越大诗越好”。

  时人郑孝胥曰:张之洞有学无术,袁世凯不学有术。张之洞答:袁世凯岂止有术,而且多术。清末重臣,张厚道而袁巧智。

  辛亥革命元老刘成禺《世载堂杂忆》记张之洞轶事,最为有趣:

  张之洞督鄂,巡视纺纱厂,驺从出文昌门大街,有宏兴茶楼者,少女当肆,姿容甚丽。之洞在轿中见之,归语张彪(彪,山西人,之洞任山西巡抚时,由戈什哈提升中军官,最幸用。)曰:文昌门某茶馆柜内少女,美色也。张彪会其意,商之女父,诡云入衙门侍奉三姨太,将来你家必有好处,可升官发财。女名素云,夜入督署,之洞纳之,流连两月。后因天癸来时,及时行乐,得疳疾而亡,即后墙舁出。而宏兴主人,前日盈门致贺者,今则垂头丧气矣。后闻之洞令张彪厚恤其家。章太炎改唐诗讥张之洞:“终古文昌唤卖茶”,即指此事。

  章太炎改唐诗云:“汉阳铁厂锁烟霞,欲取鹦洲作督衙(之洞莅鄂,欲移督衙于鹦鹉洲,有人云,黄祖曾开府此地,不吉利,遂中止);玉玺不缘归载沣,布包应是到天涯(谓设纱麻丝布四局),而今梁上无君子,终古文昌唤卖茶;地下若逢曾太傅,岂宜重问纺棉纱。”(张常云:读曾文正家书,屡课其家妇女,日纺棉四两。予设丝布纱麻四局,亦曾太傅经纶家国意也。)

  公元1912年,一月,新军发动滦州起义。三月,开平、滦州煤矿合并。

  公元1918年,张家口至库伦公路竣工。

  公元1921年,天津工商大学创办。

  河北大学前身。

  公元1922年,耀华玻璃总公司创办。直奉大战。

  公元1924年,英国学者巴尔博发现阳原县泥河湾古人类遗址。

  公元1926年,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在定县开始乡村平民教育实验。

  晏阳初领导的平民教育运动,旨在治愈民众贫、弱、愚、私四大病。1926年晏阳初来到定县翟城村,1929年平教总会亦迁往定县。在平教总会努力下,翟城村建成了我国第一个合作社,编写了河北第一部村志。

  毛泽东青年时代深受晏阳初的影响。

  公元1928年,国民革命军北伐,奉军退出关外。

  公元1929年,“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出土。

  公元1933年,日本陆海空军越过山海关,进犯河北。

  公元1937年,卢沟桥事变,抗战全面爆发。八路军129师开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公元1940年,日军发动“扫荡”,八路军发起“百团大战”。

  公元1945年,日本投降。

  公元1946年,全国内战爆发。

  公元1948年,平津战役打响。

  公元1949年,平津战役结束,河北全境解放。


版权所有 请勿转载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行政区划